1647年,张献忠带着少数亲卫正在凤凰山勘察地形。突然,密林深处射出一支冷箭,穿

历史透视眼 2025-07-19 10:05:17

1647年,张献忠带着少数亲卫正在凤凰山勘察地形。突然,密林深处射出一支冷箭,穿透了他的咽喉。这个在明末乱世中纵横捭阖权的枭雄,来不及发出一声呼喊便坠马而亡。 潼关城头风沙骤起。李自成的主力已经压到关前,五万人列阵在渭河南岸,红衣大炮架在坡前,前锋骑兵已探入潼关东门外不到三里。 孙传庭站在西门的箭楼上,披甲戴盔,身后一柄长刀。他看着城下阵仗,一言不发,只把手一挥,令火铳部队拉至北坡高地。 前夜才接到消息,城东失守,刘之纲兵败,潼关左右两翼都露了空。 他知道这一仗没退路。 三天前,陕西道监察御史在兵部上奏,说孙传庭擅自调动粮草,扰民过重。 皇帝下旨传话,限他半月退贼,否则罢黜官职。 孙传庭没理。他亲手写了七个字,“传庭在此,不退一兵”,交给副将王绍纲送回京中。 这是他第二次抗命。上一次,是十年前,辽东饷银一案,兵部要他查抄,他不肯动私粮,宁肯自缢被救。这回,是不想让关中再被撕碎。 潼关地形要塞,西控关中,东守河南,是西安城的最后一道屏障。 他手下兵马不过三万,粮草支撑十日,炮火和李自成比差了五倍。 副将劝他守不住时撤,他回一句:“死在马前,我也不退。” 这句话说完不到两天,清晨五更,鼓声连响三通,李自成开阵。 八门大炮朝潼关正门轰下,头一发便打塌城墙角,火光直窜半丈高。 敌军骑兵顺势扑来,前锋就要撞上东门。 孙传庭亲自上马,身后带八百亲兵,奔赴东门接战。他刚冲过北街,马蹄声回荡石道,巷口烟尘遮眼。 他大吼一声:“随我出战!”刚喊完,就听身后炮响连连,马受惊猛地一跃,前蹄一空,跌入塌陷砖缝中。 人马一起翻滚,他被甩出丈外,落地那刻头盔飞脱,脖颈磕在地砖上,发出一声闷响。 他当场昏死,半刻未醒。 跟随的亲兵当即围住,有人扯下披风裹头,有人朝西门狂奔求救。 可是西门此时也传来火光,李自成部下已调兵绕道夹击。 潼关南北两线同时受压,援军失联,副将调兵自顾不暇。 孙传庭倒地那一刻,没人敢信主帅已亡。他没流血,只是那一声怒喊出口,人倒了,身子不动,面色铁青,右手指甲深陷手心,像是在握刀。 三柱香的功夫过去,亲兵摇他肩膀,眼睛都没睁。 他没被敌军一刀杀死,也没中箭穿胸,就因那一声大喝后摔下战马,头一磕就断了气。 李自成军推进迅速,不出一日攻入潼关,明军全线溃退,城破时搜遍城内都找不着孙传庭的尸体。 有人说他已被亲兵带走埋于山后,也有人说尸首被流矢击中后焚于火中,最后只在西关外找到一根折断的马鞭和半只盔帽。 第二年,崇祯自缢煤山前,哭着说“朕误用传庭”,当着殿前百官连磕三下。 孙传庭死后,京中兵部才后知后觉发文为其“复官赐恤”,称其“忠直敢战,死节沙场”,却没人再提潼关失守的真正原因。 他不死在敌军刀下,却死在战马受惊的一瞬。 连带着西安百姓,关中田地,陕西十三州,一并坠入敌军手中。 他最后一声怒喊,传遍城墙,震得砖上尘土直落。 可下一刻,人没了,马也倒了,旗还挂在他右臂上,那面写着“宁死不降”四个大字的将旗,被火烧成灰。 这场仗,没人能说是怎么输的。也没人敢说,他是怎么死的。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