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户口本,家庭出身这一栏亮了 溥仪1906年2月7日生在北京

卖蠢 2025-07-18 21:54:15

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户口本,家庭出身这一栏亮了 溥仪1906年2月7日生在北京醇亲王府,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是醇亲王载沣,母亲是荣禄之女苏完瓜尔佳氏。1908年,三岁的他被慈禧太后选为皇帝,登基称宣统帝,住在紫禁城里,周围全是太监和宫女伺候。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隆裕太后代他签了退位诏书,清朝就此完蛋,溥仪成了“逊帝”。1924年,冯玉祥的部队把他赶出紫禁城,他带着几箱财宝去了天津租界,住进洋楼,过上半西化的生活。1932年,日本看中了他的“前皇帝”身份,把他推到东北当了“满洲国”皇帝,其实就是个傀儡,受日本人摆布。1945年日本投降,他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抓走,关在西伯利亚五年,1950年被移交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改造期间,他学会了干农活、扫地,慢慢适应普通人的生活。1959年,他被特赦,回到北京,开始当个普通公民,彻底告别了皇族的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越来越规范,家家户户都得办户口簿,溥仪也不例外。1960年代,他回到北京,主动去派出所办户口。填写表格时,他得写清楚自己的身份信息,到了“家庭出身”这栏,他写下“皇族”两个字。这可不是随便写的,毕竟他生在爱新觉罗家,当过清朝皇帝,又在“满洲国”当过傀儡皇帝,出身确实是皇族无疑。可这俩字写上去,工作人员一看,觉得有点刺眼,直接盖了个“变更”的红章。咋回事呢?原来有两处问题。 第一,溥仪把出生日期写错了。他按老习惯填了农历生日“1906年1月14日”,但户籍规定得用公历,他的公历生日是2月7日。工作人员发现后,把农历日期划掉,改成正确的公历日期。第二,学历问题更复杂。溥仪小时候在宫里接受过顶尖教育,老师有几十个,教汉语、满语、蒙语,还有牛津毕业的英国人庄士敦教英语。他觉得自己这水平怎么也算个高中吧,就填了“高中”。但工作人员翻了他的档案,发现他没在正规学校上过一天学,全是私塾式的教育,顶多算初中水平。于是,“高中”也被划掉,改成了“初中”。这两处改动,让溥仪的户口簿多了个红色的“变更”印章,看起来格外显眼。这张户口簿不光是身份证明,更像他从皇族到平民的缩影,带着点历史的沉重感。 特赦后,溥仪在北京安顿下来,找了份园艺工作,在植物园里修剪花草,干得挺认真。他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穿着普通工装,混在人群里,谁也看不出他曾是皇帝。工作之余,他喜欢逛琉璃厂,翻翻旧书,或者和老朋友聚聚,聊聊北京的旧事。他还受邀参与文史工作,写回忆录,把自己从皇帝到战犯再到普通人的经历记下来,字里行间透着对过去的梳理。1967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1岁。去世前,他在医院住了段时间,身体越来越弱,最后安静地走了。他的户口簿被存进档案,上面“皇族”和“变更”印章,成了他跌宕人生的最后注脚。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卖蠢

卖蠢

卖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