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海报新闻——为什么全网都在悼念蔡澜?他的这些话点破人生真相 1983 年,黄家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 Beyond 乐队,早期成员几经变动,邓炜谦、李荣潮先后离开,最终形成黄家驹、叶世荣、黄家强、黄贯中四人的固定阵容。 在那个翻唱成风的年代,Beyond 坚持原创的姿态显得格外特别,他们在深水埗洗衣街的 “二楼后座” 日夜苦练,震耳的乐声曾让邻居不堪其扰,却也见证了他们对音乐的执着。 1991 年,凭借《大地》《真的爱你》等金曲,Beyond 成为香港乐坛的耀眼明星,但黄家驹并未止步,他渴望更纯粹的创作环境,于是带着乐队远赴日本。 但命运却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1993 年 6 月 24 日凌晨,在富士电视台的游戏节目录制现场,湿滑的舞台让黄家驹从 3 米高台坠落,头部着地的重击,让他陷入深度昏迷。 六天的抢救终究没能留住他,6 月 30 日,这位年仅 31 岁的音乐才子在东京离世,留下未完成的音乐梦,和一首仿佛预言般的《海阔天空》。 黄家驹的猝然离世,让 Beyond 成员在日本陷入混乱,他们对当地法律、殡葬流程一无所知,连将遗体运回香港都不知从何下手。 这时有人想到了蔡澜,消息传到香港时,他正在处理手头的电影项目,听闻此事当即放下工作,订了最早一班飞往东京的机票。 接下来的日子,蔡澜成了最忙碌的人,联系殡仪馆、办理跨国遗体运输手续、协调香港那边的接机事宜,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日本的殡葬规定繁琐,他靠着多年积累的人脉,让各项流程顺畅了不少。 遗体运回香港那天,蔡澜全程陪同,从机场到殡仪馆,再到后来的葬礼现场,他像打理自家事一样,把每个环节都安排得妥帖周到。 乐队成员后来回忆,若没有蔡澜,那段日子真不知该怎么熬过去。 蔡澜总说自己做事讲 “合适” 二字,对于处理黄家驹后事,他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他,不仅精通日语,跟富士电视台的高层更是旧识,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在香港文化圈,蔡澜的名字如雷贯耳,这位 “香江四大才子” 之一,1941 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童年在战乱中度过,却也培养了他坚韧通透的性格。 14 岁时,他就在《星洲日报》发表影评,显露文字天赋,后来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不仅精通日语,更熟悉日本的社会文化与媒体生态。 16 岁那年,蔡澜便担任邵氏电影公司驻日经理,22 岁被邵逸夫召回香港,成为制片经理。 四十载影视生涯里,他监制了《快餐车》《龙兄虎弟》等经典影片,积累了广泛的人脉。 除了影视领域,蔡澜在写作、美食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出版过两百多部书籍,笔下的食评充满生活哲学,开设的餐厅和美食节目,总能抓住味觉与生活的精髓。 熟悉蔡澜的人都知道,他这辈子最看重 “义气” 二字,王羽在韩国惹麻烦时,他没问缘由就飞去斡旋。 成龙被黑帮追得走投无路,他连夜开车把人接走藏起来,他从不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边,面对记者追问,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 “刚好我能做,就做了”。 这种通透,让他的义举更显珍贵 —— 不是为了人情往来,只是单纯觉得 “该做”。
(参考资料:海报新闻——为什么全网都在悼念蔡澜?他的这些话点破人生真相 1983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7-18 21:15: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