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对中国下重手,与面对美国时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 加拿大总理卡尼16日宣布,将于本月底开始向所有来自中国的钢材及相关产品加征25%关税。也就是说,在面对特朗普时隐忍、退让到最终下跪屈服、不敢硬刚美国的加拿大,反调转枪头给了中国一击。 加拿大他们这次针对的是中国的钢材和相关产品,说白了就是觉得中国钢材“便宜又多”,影响了他们本国的钢铁产业。可这里面有个问题,加拿大自己也是个钢材出口大国,国内市场能有多大呢? 中国作为全球钢铁产量第一的国家,主要市场根本不在加拿大,更多的是满足国内庞大的基建需求和“一带一路”项目。所以加拿大这理由,多少有点牵强。 再看看加拿大面对美国时的表现。就说特朗普政府之前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50%关税这事儿吧,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的钢铝进口国,那冲击可不小。 按说加拿大应该硬气一回,可结果他们不仅没怎么反抗,反而在谈判中不断退让。比如在美墨加协定(USMCA)的谈判中,加拿大为了保住和美国的贸易关系,不得不开放乳制品市场,让美国的乳制品大量进入加拿大。 这还不算,美国后来又威胁要对加拿大的汽车、木材等产品加征关税,加拿大也是敢怒不敢言,最后只能妥协。 为啥加拿大在面对美国时这么软弱呢?说白了,就是经济上太依赖美国了。加拿大的出口有将近70%都是到美国,而且很多产业都和美国的供应链紧紧绑在一起。 要是和美国闹翻了,加拿大的经济损失可就大了。所以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面前,加拿大只能选择隐忍退让,甚至不惜牺牲本国部分产业的利益。 可转过头来,加拿大却对中国下了重手。这背后的原因可不少。一方面,加拿大国内的钢铁行业确实面临压力。美国加征关税后,全球钢铁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加拿大担心中国钢材会大量涌入,冲击本国市场。 于是他们就打着“保护本国产业”的旗号,对中国钢材加征关税。另一方面,加拿大可能是想在国际上展示自己的“独立性”,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想通过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向美国表个态,显示自己和美国站在一边。 不过,加拿大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可不是软柿子,你对我加征关税,我肯定得反击。早在2024年,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后,中国就对加拿大的菜籽油、豌豆等农产品加征了100%关税,对水产品、猪肉等加征了25%关税。 这些反制措施对加拿大的农业和渔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毕竟中国是加拿大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比如,加拿大约有35%的豌豆出口到中国,加征关税后,这些豌豆的出口量大幅下降,农民们叫苦不迭。 而且,加拿大的这种双重标准做法,在国际上也没落下什么好名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加拿大在面对美国时软弱退让,面对中国时却强硬无比,这完全是一种“欺软怕硬”的表现。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加之间的贸易关系,也让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从长远来看,加拿大的这种做法对自己的经济发展也没啥好处。中国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加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333亿加元。 如果加拿大继续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下重手,只会让两国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张,最终影响到双方的经济利益。比如,中国对加拿大农产品的反制措施,已经让加拿大的农业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加拿大的农民和相关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另外,加拿大的这种做法也不利于全球贸易的稳定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任何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做法,都会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加拿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本应该在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现在却选择了一条相反的道路,这实在是让人失望。 加拿大对中国下重手,与面对美国时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背后既有国内产业保护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考量。但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加之间的贸易关系,也让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损,最终还会影响到自己的经济发展。 希望加拿大能够认清形势,摒弃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回到对话和协商的轨道上来,与中国共同维护中加贸易的稳定和发展。毕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任何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做法,最终都不会有好结果。
不装了,摊牌了!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加拿大将对来自所有美国以外国家、含有在中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