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下的资本有多惊人?释永信 16 岁出家,22 岁执掌少林寺,身穿 16 万袈裟,花费 4.5 亿买地,出行全部都是豪车,手握 18 家企业,身家数以亿计!他本人却坚称自己每个月只有 700 元工资。 1981 年,16 岁的刘应成毅然决然地踏入嵩山少林寺,彼时的他,怀着对佛法的赤诚之心,一心向佛。师父行正法师赐其法名释永信。 初入少林,释永信便开启了艰苦的修行生活,跟随师父学习佛法,参禅打坐,研习武功,一切都看似按部就班。 但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1982 年,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瞬间红遍大江南北,让少林寺一夜之间声名远扬,大批游客如潮水般慕名而来。 这一现象级的热潮,释永信看在眼里,也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少林寺发展的一个绝佳契机。 1984 年,释永信被推举进入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协助行正方丈处理寺务,开始参与到寺院的管理工作中,逐步崭露头角。 1986 年,他组织人力物力,投身于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术典籍的工作,并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为传承和弘扬少林武术文化奠定基础。 1987 年,行正方丈圆寂,年仅 22 岁的释永信接过重任,全面主持少林寺工作。 此时的他,面对的是一个因电影热潮而备受关注,却又百废待兴的少林寺。 释永信深知,仅靠传统的寺院经营模式,难以让少林寺持续发展。于是,他大胆地开启了少林寺的商业化探索之路。 1989 年,在释永信的倡议下,少林寺组建了武僧表演团。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武僧,肩负着宣传少林文化、筹集寺院发展资金的使命。他们走出国门,奔赴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在舞台上,武僧们展示着精湛的武艺,一招一式尽显少林功夫的魅力,同时也传播着禅宗文化。 每一场演出都赢得了海外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赞誉,这不仅让少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也为少林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浪潮袭来。1996 年,释永信又展现出了他的前瞻性,牵头申请了少林寺官方网站域名,少林寺官网正式上线,这成为中国首家寺院官网。 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少林寺的文化、活动等信息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少林寺。 同年,他还创办了《禅露》杂志,为佛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新的阵地。 此后,释永信在商业运作的道路上继续大步迈进。1998 年,他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商业领域。 2008 年,又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释永信个人持股 80%,这家公司成为了少林寺商业运作的核心平台。 在此之后,少林寺通过旗下公司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对外投资了 16 家公司,业务范围涉及旅游、茶叶、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 2022 年,一则消息震惊世人,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 4.52 亿的高价拍下郑州市郑政东出 (2022) 2 号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而穿透股权后发现,该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正是少林寺,释永信也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少林寺进军房地产” 的消息引发了巨大争议,人们纷纷质疑,佛门净地为何涉足房地产领域,资金从何而来。 尽管官方解释称这是为了发展文化产业,但公众对此仍存疑虑。 不久后,释永信和首任大和尚释永乾退出了这家控股公司,退出原因至今没有明确答案。 而关于那件价值 16 万的袈裟,同样备受争议。这件袈裟由南京云锦研究所耗费数年心血特别定制。 以纯正大红色为底色,面料采用 “真金八宝吉祥宝莲纹妆花缎”,用真金捻线构成菱形格纹,布满具有佛教文化的八吉祥图案。 配钩为纯金手工打造,玉环是上等翡翠。释永信称,这是南京云锦研究所赠送的,自己从未定制过豪华袈裟,且不会穿它。 而是准备收藏到少林寺筹建的博物馆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体现与传承。 在争议声中,不可否认的是,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从曾经的破败逐渐走向繁荣,品牌价值不断攀升,商业版图日益扩大。 但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宗教商业化边界的深刻思考。宗教与商业如何平衡?佛门净地在商业浪潮中如何坚守信仰的纯粹? 释永信一边坚称自己月薪仅 700 元,一边却身处商业帝国的核心,这样的反差无疑让大众对他充满了质疑。 但无论如何,释永信对少林寺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这其中的功过是非,恐怕还需要时间和大众去评判。 参考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少林寺官网、《中国宗教》杂志2023年3月刊
袈裟下的资本有多惊人?释永信16岁出家,22岁执掌少林寺,身穿16万袈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7-18 16:50:43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