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30多万泰国人集体涌入中国,打着旅游的“幌子”却另有目的,他们不看美

语蓉聊武器 2025-07-18 15:51:14

万万没想到,30多万泰国人集体涌入中国,打着旅游的“幌子”却另有目的,他们不看美景不吃美食,却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件事,是什么事呢? 曼谷飞上海的航班上,半人高的泡泡玛特纸箱成了常见行李。空姐们见多了这种场景,私下里总说这趟航班快成 “盲盒专机” 了。 这些纸箱里装的,都是泰国游客在中国扫货的成果 —— 中国卖 99 元的盲盒,到了泰国门店标价 400 元起步。 热门款在二手群里能被炒到 700 元,差价让不少泰国人觉得,花张机票钱来中国买,反倒更划算。 2024 年中泰免签政策落地后,这种跨境扫货潮越来越明显。 泰国游客里,有背着书包的大学生组团来,说要凑齐一整套 LABUBU;有夫妻俩推着婴儿车,车里塞的不是尿布而是盲盒。 还有曼谷街边卖泰式奶茶的小贩,干脆关了几天店,带着空行李箱来中国进货。 他们在上海的泡泡玛特门店里,经常是刚上架的新款被一抢而空,有人为了抢限量款,凌晨三点就守在南京东路的店门口,比清洁工到岗还早。 泡泡玛特能让泰国人这么着迷,设计上的巧思是关键。 就说那个火遍东南亚的 LABUBU 小怪兽,看着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其实原型藏着中国志怪文化的影子。 设计师参考了《山海经》里 “人面兽身” 的形象,又给它加了圆滚滚的肚子和无辜的大眼睛,把传统里的神秘感变成了现在年轻人喜欢的 “萌酷” 劲儿。 这种中西结合的设计,不光泰国人喜欢,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潮玩店里也卖得很好。 生产速度也是个重要原因。 泡泡玛特在广东的工厂有专门的 “闪电生产线”,从设计定稿到批量生产,最快三天就能完成。 泰国门店里,新款上架总要比中国晚半个月,还经常断货。 去年上海推出的 “豫园灯会限定款”,泰国粉丝在社交平台刷了上万条求代购的帖子,有人花三倍价格托人从中国带回,就为了盒子上那盏迷你灯笼图案。 这种热潮还带火了不少周边生意。曼谷的快递点里,专门出现了 “盲盒打包服务”,用泡沫膜把盲盒一个个裹好,再装进定制纸箱,说是 “防压又显眼”。 中泰物流公司也开通了 “盲盒专线”,从上海到曼谷的运输时间从五天缩短到两天,运费还比普通快递便宜两成。 有数据显示,2024 年下半年,通过这条专线运输的盲盒,每个月都超过十万个。 不光是泡泡玛特,其他中国品牌也在东南亚尝到了甜头。 比如汉服,在曼谷的年轻人里越来越流行,周末的暹罗广场上,常能看到穿汉服逛街的泰国姑娘,她们身上的刺绣纹样,很多是中国设计师参考苗族银饰做的改良款。 还有国产的养生茶包,因为加了东南亚人喜欢的香茅口味,在越南的便利店上架一个月就卖断货。 泰国当地的媒体也注意到了这种变化。 《曼谷邮报》专门做过报道,说 “中国潮牌正在改写东南亚的消费清单”,还算了笔账:一个泰国人来中国买盲盒,来回机票加上住宿,只要买超过 20 个,就能把成本赚回来。 这账一算,不少原本犹豫的人,也跟着加入了扫货队伍。 现在上海的一些商场,为了方便这些泰国游客,不光设了泰语指示牌,还在收银台放了 “盲盒购买攻略”,上面标着哪些款式是泰国没有的,哪些隐藏款近期可能发售。 商场里的奶茶店也跟着沾光,不少泰国游客买完盲盒,会顺便点杯珍珠奶茶,说 “要把中国味道和盲盒一起带回去”。 这种跨境扫货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品牌越来越懂怎么抓住海外消费者的心思。 不再是简单地把国内的东西搬到国外,而是会研究当地的审美和消费习惯,做些本土化的调整。 就像泡泡玛特在泰国搞的粉丝见面会,会请当地的明星来站台,还推出带泰式寺庙建筑元素的限定款,让泰国人觉得 “这东西既洋气又和自己有关”。 看着那些从上海飞回曼谷的航班,一个个装满盲盒的纸箱被搬上飞机,就知道这种热度一时半会儿不会退。 毕竟,对喜欢的东西,人们总是愿意多花点心思,多跑点路的。 这也恰恰说明,如今我们的国产产品,在海外得到了认可。 这一点还是挺让人开心的,那么你们觉得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67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