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我们彻底的看清楚了,不是俄罗斯要跟德国打,而是德国人千方百计想打到俄罗斯去

非常盘点中 2025-07-18 15:29:49

这一回我们彻底的看清楚了,不是俄罗斯要跟德国打,而是德国人千方百计想打到俄罗斯去。德国总理默茨在 2025 年 5 月宣布,德国将资助乌克兰在本土生产远程导弹系统,首批数百枚导弹将于 7 月底交付,射程可达数百公里。 德国政策转变的背后,新政府的立场是关键。默茨领导的基民盟政府试图展现 “强人政治” 风格,改变上届政府在俄乌冲突中的犹豫姿态。 默茨在 2025 年 7 月明确表示,德国将在北约援乌行动中发挥 “决定性作用”,并计划从美国采购 “爱国者” 防空系统援助乌克兰。 这种姿态不仅是为了迎合国内对俄罗斯威胁的共识,也是为了在欧洲事务中争取更大话语权。 德国智库分析认为,默茨政府希望通过积极援乌,重塑德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尤其是在法国采取相对独立立场的背景下。 俄罗斯对德国的举动反应激烈,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多次警告,若德国资助的导弹被用于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将被视为德国直接参战,俄方将采取 “相应反制措施”,包括可能打击柏林。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 6 月 18 日的公开讲话中强调,德国的行为 “破坏了地区军事平衡”,是对俄罗斯安全的 “直接挑衅”。 这种强硬态度并非虚张声势,俄罗斯军方已将 “伊斯坎德尔” 战术导弹部队调往加里宁格勒,形成对德国的直接威慑。 国际层面,北约内部的分歧同样值得关注。美国通过北约推动欧洲国家分担援乌成本,要求欧洲国家出资购买美国武器。 德国积极响应这一策略,计划从美国采购两套 “爱国者” 系统,并考虑引进 “堤丰” 陆基中程导弹系统。 然而,法国却选择不同路径,马克龙政府更倾向于加强欧洲自主防务,拒绝直接参与北约的援乌武器采购计划。这种分歧凸显了欧洲在安全事务上的裂痕,也让德国的激进政策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资助乌克兰生产的远程导弹虽非 “金牛座”,但其性能参数与 “金牛座” 高度相似。 根据德国国防部披露的信息,乌克兰生产的 AN-196 型导弹采用惯性导航 + 地形匹配 + 末端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模式,射程达 450 公里,可穿透 6 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 这种武器一旦投入使用,将使乌克兰的打击范围覆盖俄罗斯腹地,包括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等战略要地。 俄罗斯军事专家科罗特琴科直言,这相当于 “在俄罗斯家门口埋下火药桶”。 面对德国的步步紧逼,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已逐步升级。除了军事威慑,俄罗斯还在外交和经济领域施压。 2025 年 6 月,俄罗斯宣布驱逐德国公共广播联盟驻俄记者,以回应德国关闭俄罗斯第一频道驻柏林分社的决定。 经济上,俄罗斯暂停了与德国的部分能源合作项目,导致德国工业天然气价格上涨 18%。这些措施旨在向德国传递明确信号:激进政策将付出代价。 这场博弈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各方的战略考量。对德国而言,资助乌克兰自产导弹既能规避直接提供 “金牛座” 的政治风险,又能实质性增强乌军火力,可谓 “一箭双雕”。 但俄罗斯的警告绝非儿戏,若乌克兰使用德国技术的导弹攻击莫斯科,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乌克兰来说,获得远程打击能力可能扭转战场局势,但也可能招致俄罗斯更猛烈的报复。对北约而言,德国的激进政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是否跟进将影响冲突的升级速度。 德国此举究竟是为了支持乌克兰自卫,还是有意将冲突推向俄罗斯本土?这背后的战略意图,或许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德国导弹的射程覆盖俄罗斯时,欧洲的安全格局已悄然改变。而冲突的临界点,可能就在下一枚导弹的发射按钮上。

0 阅读:0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