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一女子从上海机场出来后,连着遭2辆出租车拒载,后在调度员的协调下上了车,谁料,司机嫌路程近极其不情愿,不仅把空调关了,还让乘客自己开导航,并表示走错路他不负责。
2025年7月15日的上海,夏日炎炎,一位初次到访的女子和丈夫走出高铁站,径直来到出租车候车点,希望尽快抵达酒店。谁知这趟本应寻常的旅程,却成了她对这座国际都市的第一印象,而且是个糟糕的印象。第一辆出租车停在面前,司机听完目的地,脸上的不悦显而易见。
“你们要去南门打车呀,”他一副指点迷津的口气,“在北门上车,要绕一大圈,车费贵一倍。”夫妻俩听得一头雾水只好下车。他们找到一旁的工作人员询问,对方也纳闷:“刚才不是上车了吗?为什么要去南门?”女子复述了司机的话,工作人员尴尬地笑了笑,解释说两个门其实距离目的地差不了多少。
无奈两人只得回到队伍里继续等待,然而第二辆出租车开过来,司机听完地址,连理由都懒得编,直接摆手拒载。这下女子彻底急了,再次找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也一脸为难,但还是尽力协调,终于调来了第三辆车。
可车还没停稳,司机就冲着工作人员大声抱怨:“别人都不载,为什么要塞给我?”看着司机极不情愿的模样,女子心里直打鼓,小声问工作人员要不要换一辆。对方却说:“司机刚换班,有点不耐烦。”就这样两人像物件一样被“塞”进了车里。
本以为忍耐一下就过去了,可车一启动,司机便开始骂骂咧咧。女子的丈夫终于忍不住,委屈地说道:“我们又不是上海本地人,跑过来被你们指挥来指挥去,这辆不载,那辆也不载!”这句话仿佛点燃了导火索,司机索性把“行规”都抖了出来。
他直言所有司机都只想拉“北边的客人”,没人愿意拉“南边的客人”。见两人还是不解,司机又“好心”补充:“你们就是南边的客人。”女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南北之分”,不过是路程远近的代号。他们这种距离近的短途单,就是司机们眼中不划算的“垃圾单”。
这份“精明”的算计,让人哭笑不得。而更过分的还在后头,司机接着说:“那边的路我不熟,你们打开手机导航,要拐弯提前说,拐不过去我可不管!”一路上,他嘴里还念念有词:“我已经算好了,前面的都拒载了,我也有权利拒载,这是调度员失职!”
话音刚落在室外37度的高温下,他竟关掉了车内空调,车厢瞬间成了蒸笼。更惊人的是这位司机全程几乎都是单手开车。抵达酒店后女子刚下车,司机一脚油门甩尾而去,仿佛多待一秒都是损失。这番遭遇让女子在酒店大吐苦水。
没想到酒店工作人员的反应却很平淡,说这种情况在上海并不少见,即使是本地人,也时常被拒载或被司机一路数落。网络上的评论更是印证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有网友怒斥上海部分出租车司机“吃相难看”、“戾气太重”,被大单惯坏了,接到小单就骂娘,把“上海的脸都丢尽了”。
也有人分享自己被中途赶下车,或因司机晚到理论几句就被“请”下车的经历。这并非个案,其背后是一种病态的“潜规则”。在火车站、机场等地,司机们辛苦排队长达数小时,自然期盼能接到一笔大单。如果只拉到一个三四十元的短途客,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
可是将这种市场机制带来的怨气,直接转嫁甚至报复在乘客身上,无疑是职业道德的彻底沦丧。有网友提到,浦东机场曾有过短途排队区的做法,送完短途客的司机可以快速返回,不必重新排长队。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本可以有效缓解矛盾,可惜未能普及。
进一步看出租车公司如今普遍面临司机短缺的困境,导致即便乘客投诉,公司也无力或无心严管,处理投诉往往只是“捣浆糊”,这让管理形同虚设,顽疾也就难以根除。事件在网络发酵后,当地交通执法部门迅速介入。
通过女乘客提供的线索,他们找到了涉事司机与公司,依据《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对司机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公司整改。公司也向当事人道歉并予以补偿。处理结果虽然给了当事人一个交代,但更深层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出租车作为流动的城市名片,其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这种种乱象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身份格格不入。打通服务市民和游客的“最后一公里”,绝非一句口号。如果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自己不争气,放任这种顽疾侵蚀自身的信誉,那么被服务更好、管理更规范的网约车彻底取代,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一个健康的城市,容不下这种既破坏形象、又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如何动真格、出重拳,真正重塑这个行业的规则与体面,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决心。
基督山伯爵
听着不大对,南门? 浦东机场虹桥机场都没这个说法,不过,在网约车这么方便的时代还要去打出租车挨宰也真是不知道啥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