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优待证又开张了,感谢青岛,将福利给予我们为国家奉献青春的退役军人们。 刚下高铁那会儿,日头正毒,可咱后脖子却冒起层细汗——不是累的,是心里头热乎得慌。拎着行李往出站口走,远远就瞅见"退役军人优先服务点"的红牌子,在太阳底下晃得人眼睛发酸。 "大哥,看您这证件,是退役军人吧?"穿蓝马甲的工作人员眼尖,老远就迎上来。咱把优待证递过去,他接过去翻了两页,冲旁边同事喊:"来位同志,带这位老哥去领乘车卡!"那语气,跟咱当年在连队里喊"老班长"似的热乎。 到了人工售票口,穿制服的大姐早把免费乘车卡备好了,边递边笑:"叔,这卡地铁公交都能使,记着别折角,丢了还能补。"咱接过来摸了摸,塑料卡片还带着机器的余温,比当年发的纪念章实在多了。边上还有俩穿便装的,看样子也是刚到的退役军人,正凑一块儿唠:"咱青岛这政策,够意思!" 说实在的,咱当兵那会儿哪敢想这些?训练场上的汗把衣服浸透了,冬天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就盼着退伍能有个安稳日子。现在倒好,下了火车就有专人接,坐车还免费——这哪是乘车卡?分明是咱为国家流过的汗、受过的累,都被记在本子上了。 路上跟同行的大哥唠嗑,他说自己当年在新疆边防站岗,大雪封山三个月,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现在政策好啊,咱青岛能把咱这些老兵当宝,我闺女昨天还跟我说,她同学家长听说我是退役军人,非让我给讲讲当兵的故事。"他掏出手机翻照片,是他穿军装的样子,背景是雪山哨卡,"你看,这是2008年,那时候哪敢想今天?" 咱也想起前两年在小区里,有个小伙子骑电动车没注意,差点撞着咱。咱刚要说话,他先急了:"大爷您慢点儿!"后来才知道,他是听他爷爷(也是退役军人)说,现在社会对老兵可尊重了。你瞧,这优待证哪是张卡片?它是个传家宝,把军人的荣誉从咱手里传到年轻人那儿,再一代一代传下去。 青岛这地儿,咱以前来过几次,就觉得人实在。上次在栈桥看海,卖烤鱿鱼的大姐非给咱多塞两串,说"看您这气质像当过兵的"。现在看来,不是咱气质像,是青岛人打心眼里敬重军人。这政策要是能在全国都推开了,咱退伍老兵走到哪儿都踏实——毕竟,咱的后盾,从来都不是虚的。 说到底,咱退役军人要的不多。不图大富大贵,就图个被记挂、被尊重。青岛这事儿办得敞亮,既给了咱实惠,更给了咱面子。就像咱村支书常说的:"咱当兵的人,骨头硬,但心软——谁把咱当回事儿,咱就把谁当亲人。"
为什么要取消消防员的军人身份?这么说吧,就是为了减少现役军人数量,应对之
【74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