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早评》
一、财经消息
1、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芯片股走低,阿斯麦跌超8%。
2、国常会:研究做强国内大循环重点政策举措落实工作。
3、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中国将坚持分工协作、开放包容,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互利共赢的推动者。
4、能源局:7月16日全国电力负荷再创历史新高 ,首次突破15亿千瓦。
5、商务部:推动扩大电信、医疗领域的开放试点, 稳妥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
二、市场分析
1、昨天三大指数小绿收跌,上证略低开最高冲3511点回落,午后再次小破10天线,最低探3489点回升,收跌0.03%;深成指、创业板冲高回落,均小跌0.22%,北证50小涨0.27%,科创50涨0.14%,微盘股指数涨1.32%;两市成交1.44万亿,比前一个交易日减少1500亿,量能萎缩10.5%;北向资金成交总额1834.98亿。
2、盘面观察,板块个股涨多跌少,两市有超3300只个股收涨;生物制药、青蒿素、化学制药、海南、减速器等板块领涨,能源金属、保险、钢铁、有色等板块跌幅居前。
3、板块方面,创新药方向逆势走强。消息面上,7月15日,国家医保局消息,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日前启动。本次集采坚持“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的原则,也就是说临床使用成熟的“老药”才会纳入集采范围,创新药不会被纳入集采。目前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商保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预计未来商业保险将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发挥灵活性和补充性,为高价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供支付支持,同时也将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此外,伴随着我国创新药产业整体持续快速发展,相关的上游产业链包括科研试剂和 CXO 等行业也迎来逐步回暖。从市场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业绩兑现以及出海热潮的多重利好的共振,相关个股均走出了较强的延续性。但需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并非一帆风顺,多数个股均曾遭遇过较大幅度的回调,因此对于创新药方向仍以中期趋势维度看待为宜,在趋势保持完好的背景下,寻找短线震荡中的低吸机会。
机器人概念股同样涨幅居前。消息面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去年发布的G1这款人形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今年出货量相对去年有明显增长。此外,昨日,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先生表示,AI的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系统,它具备推理与执行能力,并且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当前正处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已经开启。价格下探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关键,目前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还需攻克成本瓶颈,建议关注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并实现低成本量产的公司,以及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国产零部件优质公司。
4、技术面来看,昨日上证综指大盘收出的是一颗低开震荡收高的小阳星,一颗假阳星,这颗假阳星的量能较前一日明显萎缩,市场谨慎观望情绪有所上升。从均线系统来看,上证综指大盘基本是一个围绕5日均线和10日均线震荡的走势,受到了5日均线的压制,也受到了10日均线的支撑,短线技术面以震荡为主。
5、总体看,昨日市场延续震荡调整,三大指数最终均小幅收跌,单日缩量1700亿。本轮指数反弹至今,累积了不少的获利盘面,沪指在3500点附近遭遇一定程度的震荡在情理之中。但目前来看,沪指连续两日在10日线附近获得支撑,依旧展现出不俗的承接动能。并且即使在盘中回调的过程中,也并未出现明显的恐慌性卖压,所以对于当下指数的调整仍先以涨多修正看待。盘面的角度而言,近期市场的热点逐步向机器人以及AI等方向所切换,作为市场的高人气方向,科技股其能否带动市场转强仍是后续关注的重点,若能通过部分核心标的重新打开市场高度的话,有利于带动市场做多情绪的回暖,届时仍可围绕着核心的产业细分寻找补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