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知府李芾让心腹沈忠将他全家都灌醉,含着眼泪说:“杀我全家,再杀我!”

历史趣闻社 2025-07-16 11:59:42

1276年,知府李芾让心腹沈忠将他全家都灌醉,含着眼泪说:“杀我全家,再杀我!” 沈忠“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拼命磕着头:“大人!我下不了手!”李芾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说:“这是军令 沈忠的额头磕在青石板上,血珠混着地上的尘土,晕开一小片暗红。他跟着李芾守潭州城三个月,从秋到冬,看着大人带着军民在城墙上拼杀,看着箭羽穿透百姓的胸膛,看着粮仓见了底,大家煮着树皮充饥,可大人从没说过一个“降”字。 “大人,”沈忠哽咽着,“城破了,咱们可以带着家人逃啊!往南走,总能找到活路!” 李芾没说话,转身看向里屋。窗纸上映着妻儿的影子,小儿子才五岁,此刻醉得歪在母亲怀里,嘴角还挂着笑——方才沈忠端去的酒里掺了安神的药,他们睡得很沉,不知道外面的厮杀声已经近在咫尺。 “逃?”李芾的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元兵破城那日,你在东门没看见?张家的媳妇被他们拖走时,咬断了舌头;王秀才一家不肯降,被活活烧死在屋里。我李芾的家人,岂能受那份屈辱?” 沈忠的手攥成了拳头,指甲嵌进肉里。他想起三天前,李芾的夫人把自己的首饰全当了,换了些米,熬成稀粥全分给了守城的士兵。夫人说:“大人守土,我守家,都是本分。” “沈忠,”李芾蹲下身,扶住他的肩膀,“你跟着我十年,知道我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可我是潭州知府,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这是规矩。我全家先走一步,是体面。你动手后,若是能突围,就往南去,告诉那边的人,潭州军民,没一个孬种!” 外面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是城楼塌了。接着是元兵的呐喊,百姓的哭嚎,还有刀剑碰撞的脆响。李芾猛地站起身,抽出墙上的剑,剑锋在油灯下闪着冷光:“没时间了。” 沈忠看着里屋的影子,又看看李芾坚毅的脸,突然“啊”地叫了一声,抓起地上的匕首。他走到床边,夫人的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做了噩梦。沈忠闭着眼,手起刀落,泪水顺着脸颊砸在床板上。小儿子哼了一声,再也没动静。 李芾背对着他,肩膀在轻轻颤抖,却没回头。 沈忠提着滴血的匕首走出来,浑身的骨头都在疼。“大人,”他声音像破锣,“该您了。” 李芾转过身,脸上没有泪,只是眼神空了些。他指着自己的心口:“往这来。” 匕首刺进去时,李芾笑了,轻声说:“好……好……” 沈忠拔出匕首,看着李芾倒在地上,突然举起匕首往自己脖子上抹。他想,黄泉路上,也好给大人当个伴。 第二天,元兵闯进知府衙门,看见满门的尸体,都愣住了。有个老兵叹着气说:“这样的官,少见啊。”他们没动李芾的尸身,反而找了块干净的布,盖在了他身上。 潭州的百姓偷偷聚在衙门外,有人哭,有人骂,有人往地上撒纸钱。有个守城的小兵说:“李大人临走前说,他在天上看着咱们,咱们得活出个人样。” 后来,有人在城墙上刻下“李芾守潭州”五个字,风吹雨打,字迹却越来越清晰。往南逃的士兵真的带了消息,说潭州虽破,可那股子硬气,让好多地方的人都红了眼,接着跟元兵干。 再后来,史书上记着:“芾死,潭州举城皆哭,三日不绝。”百姓们却不爱说史书上的话,他们爱跟孩子讲,当年有个李知府,带着全家守了一座城,守的不是城墙,是中国人的骨气。 据《宋史·李芾传》相关记载改编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