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一盘好棋是怎么被毁掉的?中方再惋惜也无力回天。
默克尔离任不到四年,德国从欧洲经济引擎沦为“欧洲病夫”,一场精心布局二十年的地缘经济战略在多重打击下土崩瓦解。
2015年,当默克尔力排众议启动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时,她为德国设计了一条清晰的崛起路径:通过这条波罗海底的能源大动脉,俄罗斯廉价天然气将源源不断输入德国工业心脏,使化工、医药、机械制造获得全球竞争优势。同时德国左手拉住法国推动欧洲自主,右手深化与俄罗斯能源合作,桌下与中国保持密切商贸关系,悄然为 “后美国时代” 布局。
2021年,天然气在德国能源消费占比突破30.6%,首次超越石油成为第一能源来源。借助俄罗斯廉价能源,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生产成本仅为全球同行70%,下游医药、复合材料产业形成碾压性优势。
同时,德国汽车业依托俄罗斯和东欧开放市场,大众、宝马、奔驰构建起品牌溢价护城河,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22%以上。术领域,德国专注内燃机优化、工业母机精密化和氢能材料研发,避开与中日韩的电池电子正面竞争。在工匠精神加持下,德国工业上游核心部件全球市占率达38%,利润率超行业均值两倍。
默克尔的地缘布局更显深意:能源绑住俄罗斯,市场拉住中国,政治借力法国,形成摆脱美国控制的“隐形三角同盟”。
美国对德国自主战略的扼杀从北溪二号建设之初就已开始。2019年12月,白宫签署《国防授权法案》,明文威胁制裁参与管道建设的公司,导致瑞士全海洋公司被迫退出,工程一度中断。但真正的绝杀发生在2022年9月。波罗的海深处的爆炸不仅摧毁了北溪管道,更炸碎了默克尔战略的根基。德国对俄天然气依赖高达50-60%,断供导致电价瞬间飙涨459.5%,能源密集型产业陷入瘫痪。
美国安插的冯德莱恩、贝尔伯克等亲美政客掌控欧盟与德国外交部,推动绿党实施 “自杀式能源政策”:2022-2023年关闭所有核电站,淘汰煤电。同时煽动俄乌冲突,彻底断绝德俄关系,默克尔精心构建的俄德能源共同体化为泡影。断奶的德国工业迅速失血。2022年制造业PMI暴跌至40.6,创三年最低。更触目惊心的是全年净流出外资1250亿欧元,创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