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副作用:大大提高了美国底层群体的平均认知水平。 昨天

猫贪余温 2025-07-16 03:03:06

特朗普关税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副作用:大大提高了美国底层群体的平均认知水平。 昨天特朗普说,关税战让美国赚了250亿美元,自己太厉害了……结果美国人立马开启了吐槽,说这钱不是美国赚的,是美国人自己付的。 事情得从关税的本质说起。特朗普总把关税描绘成 “从外国人口袋里掏钱” 的利器,但经济学常识早就戳穿了这个谎言。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研究,美国当前平均关税税率高达 28%,创 1901 年以来新高,而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 比如一件原本 5 美元的 T 恤,可能因为关税涨到 8 美元,一双 25 美元的运动鞋瞬间变成 40 美元。最受伤的是低收入家庭 —— 他们在服装上的支出占收入比例,是富人家庭的三倍多。 这种切肤之痛,让美国底层民众不得不开始 “恶补” 经济知识。密西西比州一位卡车司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购物小票:“以前买一箱尿布 30 美元,现在涨到 45 美元。 我查了才知道,这是因为关税加在中国制造的原材料上。” 类似的声音在脸书、推特上此起彼伏。越来越多人开始研究 “关税传导机制”,甚至自发学习国际贸易理论 —— 毕竟谁也不想糊里糊涂多花钱。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零售业巨头亚马逊的一个举动,直接成了全民经济课的 “导火索”。今年 4 月,亚马逊突然在部分商品页面标注 “因关税增加的成本”,比如一台微波炉会明确显示 “其中 8 美元为关税费用”。 这招让特朗普政府坐不住了,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气急败坏地指责亚马逊 “搞政治敌对行为”。但普通消费者却通过这些标签,第一次直观看到关税如何掏空自己的钱包。得克萨斯州一位单亲妈妈在采访中说:“以前只听说关税能保护就业,现在才明白,保护的是少数工厂主,牺牲的是我们全家的生活质量。” 这种认知觉醒迅速转化为行动。5 月,美国多个城市爆发 “关税真相游行”,数千名低收入者举着标语走上街头:“我们不是提款机!” 在肯塔基州,一个由蓝领工人组成的社区组织甚至请来经济学教授,每周举办免费讲座,讲解关税对本地经济的影响。该组织负责人表示:“以前大家只关心橄榄球和啤酒,现在讨论最多的是贸易逆差和供应链。”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原本支持特朗普的 “红脖子” 选民,如今在社交媒体上组建 “关税受害者联盟”,分享如何通过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低价商品 —— 这些被戏称为 “关税难民” 的人群,甚至总结出一套 “避税攻略”:“在敦煌网下单,运费加关税都比美国超市便宜三成!” 这种认知提升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动摇特朗普的政治根基。最新民调显示,近半数特朗普支持者对其关税政策产生严重怀疑,超过 60% 的受访者认为 “关税弊大于利”。 更致命的是,底层民众开始用脚投票 —— 密歇根大学数据显示,5 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五个月下降,民众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达到新高。 特朗普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 “经济武器”,最终却成了民众觉醒的催化剂。当阿肯色州的农民开始在谷仓墙上喷涂 “关税 = 变相消费税”,当底特律的汽车工人在工会会议上争论 “比较优势理论”,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认知革命,或许才是特朗普时代留给美国社会最深刻的遗产。

0 阅读:9
猫贪余温

猫贪余温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