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刚刚发生的大事
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亲自冲到顿涅茨克前线检查中央集团部队的战斗任务去了,就在红军城那边听听报告总结战果还布置了新活儿。
硝烟还没散呢,这位俄军最高将领就踩着焦土进了顿涅茨克战区。根据俄国防部14日最新通报,格拉西莫夫突击检查的对象可不简单——是正承担红军城方向攻坚任务的“中央”集团部队。听汇报、盘战果、派任务,一套流程干脆利落,前脚落地后脚指令直接下达前线指挥所。
红军城这地方名字听着硬气,战况更硬。它卡在顿涅茨克市西侧,乌军在此经营多年,地下工事纵横交错,被称作“顿巴斯门户”。俄军“中央”集团军苦啃这块骨头不是一天两天了,格拉西莫夫选这个节点现身,摆明要给强攻加一把火——总结阶段性战果是虚,督战下一波攻势才是真。
耐人寻味的是,格拉西莫夫靴子沾满战壕泥的同一天,华盛顿传出风声:特朗普政府正酝酿向乌克兰输送“爱国者”导弹系统等进攻性武器,甚至可能48小时内签字放行。西方向乌军递刀突然加码,俄军高层立刻抵近响应,战场博弈连一秒钟喘息都不留。
总参谋长冲到离火线几十公里处,真是单纯鼓舞士气?军事观察圈早就质疑这种“表演式督战”的实际价值。去年俄军防长绍伊古视察赫尔松前线,隔天乌军导弹精准砸中指挥所;今年初格拉西莫夫刚走,乌无人机群就扑向罗斯托夫军用机场——高层行踪屡成战场情报漏洞。
更何况红军城方向胶着数月,俄军用人肉冲锋换来的推进用米计算。此时总参谋长亲临,究竟是解决补给困难、调整战术短板,还是给克里姆林宫交一张“我在前线”的摆拍作业?当美国导弹即将砸向顿巴斯平原,俄军需要的恐怕不是指挥官在战地露脸,而是实打实的电子对抗系统和防空火力网。
顿巴斯的天平从来不听口号,只看血与火的交换比。格拉西莫夫的军靴踩过弹坑时,红蓝双方赌注正被推上牌桌:一边押注总司令亲征能唤醒钢铁洪流,另一边等着“爱国者”改写战场规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