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沈丹萍曾诉苦:“我一出差,家里现金就不见三五千,怀疑是保姆偷的,又不敢问她。”只好把4w现金抱着睡觉。 在上世纪90年代,沈丹萍正处于事业巅峰,她是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银幕女星,凭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百合花》等作品火遍大江南北,风头无两,金鸡奖、百花奖双双加身,她的名字一度成为女性坚韧与美丽的代名词。 但鲜有人知道,这位在荧幕前光彩照人的女明星,在现实生活中也曾陷入过一种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格外无奈的境地,因为家中现金屡屡神秘消失,她不得不在睡觉时紧紧抱着一个装有四万元现金的布袋,仿佛那是她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这可不是拍戏的道具,作为一名事业心极强的演员,沈丹萍的生活节奏几乎是以“天”为单位来安排的。 今天在广州拍广告,明天又要飞去云南拍电影,后天可能还要接受某个电视台的采访,她的日程表密密麻麻,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隙。 她的丈夫乌伟,是一位来自德国的儒雅男子,留着一头略显卷曲的金发,性格温和,热爱家庭。 两人婚后育有两个女儿,乌伟虽然全力支持妻子的事业,但在家务方面,他更偏向于“欧式养育”,亲自带孩子、做饭、接送上学,培养亲子感情,但中国式家庭琐事远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简单。 尤其是在那个没有外卖、没有家政平台、购物还要去菜市场的年代,家中家务琐碎得令人头皮发麻,沈丹萍只能频繁雇佣保姆来协助打理家务。 可没想到,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引来了一个更大的麻烦,那时候没有移动支付,日常消费全靠现金。 沈丹萍习惯在家里备上几万元现金,以应对买菜、缴费、请人维修等日常开销,她通常将钱分批放在卧室抽屉里,一叠叠码得整整齐齐。 但她很快发现了反常之处,每次她从外地拍戏回来,抽屉里的钱总是少了点,三千、五千,有时甚至接近一万,她开始不安地反复计算,甚至拿小本子记账,可账就是对不上。 家里唯一的外人,就是那位新请的保姆,这位保姆五十岁出头,干活麻利,手脚利索,话不多,但做事利落,是那种一看就让人觉得“踏实”的类型,刚来时,沈丹萍对她很满意,甚至还特地给她添置了新床单和电饭煲。 但保姆入职不久就提出加薪,被婉拒后态度虽未明显变化,家中却开始频繁丢钱,沈丹萍心里起了疑,但又不敢轻易下结论。 “保姆干活挺好,我也没抓到她偷东西的证据,怀疑她,又怕冤枉好人。”沈丹萍后来回忆时一脸纠结。 她试着委婉询问,“最近买菜花得有点多啊?”保姆却一脸镇定地回,“菜价涨了,现在一斤肉十几块,不知不觉就花出去了。” 言语间滴水不漏,账目上却始终对不上,日复一日的疑虑折磨着沈丹萍。演员的收入虽高,但她也不是印钞机,一两次丢钱或许可以忍,但三番五次,累计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一次,她刚从外地回来,发现抽屉里又少了五千块,当时她气得直发抖,可保姆依旧勤快打扫,像什么都没发生。 那晚,她做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把剩下的四万元现金装进一个布袋,睡觉时抱在怀里,仿佛要用体温去守护那点安全感。 她丈夫乌伟看到这一幕,哭笑不得,“你这样睡觉,保姆看见了,反而以为我们不信任她。” 沈丹萍叹口气:“我也不想这样,可我不抱着睡,心里不踏实。” 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当时的她而言,似乎是唯一能让她安心入睡的办法。 乌伟提议找账本仔细核对,结果一无所获,两人开始悄悄注意保姆的举动,某天,沈丹萍假装外出,其实躲在楼梯间观察。 她透过房门缝隙,看到保姆在打扫客厅时,频频靠近那个放现金的抽屉,还用手指敲着桌面,像是在盘算什么。 她心中一紧,却仍不敢贸然行动,她知道,没有证据,一切都只是猜测。 直到有一天,她在收拾保姆房间时,意外地在床底下发现了一沓邮票,在那个年代,邮寄包裹、信件都依赖邮票。 沈丹萍忽然意识到,保姆很可能是将现金兑换成邮票,再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回老家。这样一来,家中自然查不到任何现金痕迹。 尽管不是直接证据,但这发现让她彻底下定了决心。 她没有选择撕破脸,而是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最近工作调整,不需要全职保姆了。” 保姆听后一言不发,默默收拾行李,离开前,沈丹萍站在门口,只说了一句:“以后做事,踏实点吧。” 那天阳光明媚,保姆背着包,头也不回地走了,她没有解释,也没有辩解,从那之后,家里再没出现过现金失窃的情况。 这件事之后,沈丹萍对用人方式彻底调整,她不再雇佣住家保姆,而是改为钟点工,由熟人介绍来家中打扫,每周一两次,干完活就走。 家中的现金也全部转入银行,只留少量零钱应急,她再也不用抱着钱袋睡觉,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当年,沈丹萍曾诉苦:“我一出差,家里现金就不见三五千,怀疑是保姆偷的,又不敢问她
动漫猫三联
2025-07-15 17:59:16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