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山英雄孟宪伟为了不成为越军的俘虏,带着贯穿胸膛的钢刀,咬牙从敌军阵地跋涉30里山路,满身是血回到营地,这是战友发现他时拍下的珍贵照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中越边境冲突仍在持续,老山前线是最为激烈的战场之一,越军占据高地,布设火力点,时不时对我方阵地进行袭扰,为了掌握敌情,解放军经常派出侦察分队深入敌后,执行捕俘和情报搜集任务,这些任务危险性极高,稍有不慎就是全队覆灭,而那一年,有一个刚满17岁的少年第一次被编入了这样的任务中,他叫孟宪伟。 孟宪伟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中兄弟七人,他最小,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多,活计重,他从小就学会了沉默和吃苦,17岁那年,他瞒着家人报名参军,到了部队后,他表现出过人的耐力和反应速度,很快被选入侦察连,训练中,他擒拿格斗、伪装潜伏、山地行军样样都出类拔萃,他不爱说话,却动作利索,连长评价他:“像一只林子里的豹子,” 那年夏天,部队接到命令,前往1737高地东北方向执行一次侦察捕俘任务,该地区地形复杂,属于典型的山岳丛林带,常年湿滑多雨,能见度低,越军在山上布有暗哨和火力点,情况极其复杂,孟宪伟所在的小队被派往该区域,任务是抓获两名越军俘虏,以便获取新情报。 他们抵达任务地点后,潜伏在丛林之中,距离敌人据点仅150米左右,为引诱越军出门,他们剪断了敌方饮用水管,计划是让越军因为缺水而外出检查,从而制造捕俘的机会,中午时分,越军发现水管被破坏,几人聚在一起商议后又返回了房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直到傍晚,终于有五名越军出门,其中一人走在最前,握着匕首,后面四人持枪分散警戒。 此时,孟宪伟所在的位置偏低,敌人则走在小路上,地势高出他所在的草丛近一米,他无法使用最擅长的背后锁喉,只能临时改变战术,他像一只藏在草丛中的猛兽,等待最佳时机,当敌人走近,他猛地扑出,抱住对方的膝盖,连拖带拽将其拉入草丛,敌军反应极快,挣扎中匕首刺入孟宪伟的后背,穿透胸膛,血喷了出来,那一瞬间,他几乎失去意识,但身体的本能让他死死扣住敌人,直到战友赶到,砸晕敌人。 枪声随即响起,敌方发现异常,火力迅速压制过来,周围的草木被子弹撕碎,队伍中数人受伤,情况紧急,带着俘虏的队伍必须迅速撤离,但孟宪伟伤势太重,无法跟上速度,更糟的是,现场没有多余的人手照顾他,他知道,如果他拖慢撤退速度,整队人都有可能被敌人追击截杀,于是,他主动留下,独自脱离战场。 那时候,他的胸口还插着那把匕首,不能拔,拔了就可能大出血,他用尽全力爬出交火区域,开始了一个人穿越丛林的旅程,从任务地点到我方阵地,大约有30里山路,沿途没有补给,没有人支援,只有他一个人,和一把扎进胸口的刀。 山路泥泞湿滑,有的地方要手脚并用才能前行,他的体力随着血液的流失迅速衰竭,几次倒下,又几次爬起,有时他在地上匍匐,有时靠在树上歇息,只要一闭眼,耳边就响起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他不能停下来,不能让自己昏过去,他没有多想,只知道必须往回走,敌人的地盘不属于他,只有穿过山林,回到自己的营地,才算安全。 他不清楚时间过去了多久,只知道天已经黑下来,丛林中虫鸣四起,雾气从脚下升起,像是从地狱里冒出来的,他身上的军装早已被荆棘撕碎,汗水和血水早已分不清,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走着,爬着,还是凭着一口气在往前撑,他只记得每动一下,胸口的刀就往里搅一下,像有火在烧。 当他终于看见营地的灯光时,整个人几乎是用最后一点力气扑了过去,哨兵起初没认出他是谁,直到看清那张血污模糊的脸,才猛地惊醒过来,军医赶来后,连连摇头,说能走到这儿是奇迹,匕首从背部刺入,穿透肺叶,从胸口穿出,换做常人,早该倒下不省人事。 孟宪伟被紧急送往野战医院,整整两个月才恢复,部队为他记下一等功,师首长亲自前来看望,他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任务,也救了整个小队,然而,当部队准备提拔他时,他却提出了复员申请,他说自己已经完成使命,接下来的日子要回家尽孝。 他离开部队那天,没有仪式,也没有流泪,他只是简单收拾了行李,带着胸口那道长长的伤疤,回到了北方的老家,他没有再提战场上的事,也没有主动讲起那段经历,只是偶尔夏天换衣服时,邻居看到他胸口的刀疤,总会愣一下,他也只是笑笑,不解释。 这些年过去了,很多人不知道老山,也没有听说过孟宪伟,但在那段历史中,他用自己的血和脚步,走出了一条刻骨铭心的路,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也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他只是用行动,告诉世界什么叫中国军人,这个故事没有结尾,因为他的精神还在传承。 信息来源:被钢刀穿胸咬牙完成捕俘 中国侦察兵创造战场奇迹——凤凰军事
1986年,老山英雄孟宪伟为了不成为越军的俘虏,带着贯穿胸膛的钢刀,咬牙从敌军阵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15 17:40: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