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越军被我军打的丢盔弃甲,丢下3700具尸体就跑,我军心善,通知越军,只要他们派出50人以下,带着红十字旗并且不拿武器,就能来收尸,谁知他们竟来了6、70人,还带着机枪,我军不惯着,直接开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7月12日清晨,云南老山方向的松毛岭前线突然安静得出奇,树叶没有晃动,鸟也没有叫,地上的露水结成水珠,贴着战壕边缘滑落,我军驻守阵地的官兵都知道,这样的寂静不是平常的和平,而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兆。 松毛岭是我军从越军手中夺回老山主峰后的关键防线,越军不甘心失败,一直在悄悄集结兵力,企图反扑,当时,我军一个加强团负责该区域防守,配属有第119炮兵团,阵地经过几轮修筑,火力配置较为完整。 我军侦察兵早在7月11日晚就发现异常,越军的无线电突然沉默,前沿地带出现了移动痕迹,说明敌人正在伪装集结,炮兵连当夜便对目标区域实施了试探性炮击,炮击过后没有回击,说明敌人正在潜伏,并未放弃进攻意图。 7月12日凌晨五时许,越军开始发动总攻,他们投入了第316A师和第356师所属的多个团,兵力超过万人,试图从多个方向同时突破防线。 他们悄悄排除了我军布设的地雷,在密林中摸索前进,靠人工探雷为主力开路,行动缓慢但隐蔽性极强。 随着第一批越军出现在射程之内,我军炮兵立即按照预定火力方案展开打击,27个炮兵连同时开火,密集的152毫米榴弹炮构成的弹幕准确覆盖在越军推进路线和集结区域。 山谷里火光冲天,震耳欲聋,每一个目标区域都事先标注在地图上,坐标提前测定,炮弹命中率极高。 越军在初轮打击中损失惨重,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反复冲击我军164高地和前沿阵地,上午十时左右,越军第二梯队开始投入战斗,试图从东南方向突破。 我军前沿阵地弹药消耗严重,但后方及时组织800辆运输车昼夜行驶,确保弹药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前线。 在交战最激烈的时段,地方百姓也自发参与支前工作,他们用骡马驮着弹药攀爬山路,翻越悬崖峭壁,将82毫米无后坐力炮弹、迫击炮弹送到阵地,还有一些村民用扁担挑着弹药箱,冒着炮火穿梭在山林之间。 这场战斗持续了14个小时,我军步兵与越军展开了数次近距离交火,甚至肉搏,越军六次大规模冲锋全部被击退,据军事科学院战后统计,越军在此次战斗中伤亡3700余人,是整个轮战期间越军单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由于天气炎热,战场上的尸体快速腐败,我军考虑到卫生防疫以及人道主义原则,通过广播告知越军,可以派出不超过50人的小组,在悬挂红十字旗、不携带武器的前提下进入阵地收殓尸体,我军设立观察哨并标定收尸通道,只为尽量避免二次冲突。 但越军的行为违背约定,几天后,越军派出的“收尸队”人员超过60人,并携带轻重武器,其中包括数挺轻机枪,他们并未在规定时间和路线内出现,而是沿着阵地侧翼靠近,显然有其他意图。 我军发现后并未贸然开火,而是再次通过喊话和广播提醒对方立即撤离,越军并未理会,反而借地形掩护试图接近164高地的边缘阵地,我军判断这是敌方再次趁机攻击的伎俩,立即组织炮兵对其展开打击。 短短几分钟内,炮火再次覆盖战场,这支违规“收尸队”被完全击溃,没有一人突破我军防线,战斗结束后,我军停止火力,保持警戒。 随后,经国际红十字会协调,越南方面在监督下另派一批非武装人员进行部分遗体收殓,我军配合,未再阻拦。 这次“收尸风波”并非一次简单的战后事务,而是敌我之间对信任与原则的较量,我军起初出于人道考量主动让步,但越军却利用这个窗口妄图突破,最终导致事态升级,令原本可能缓解的局势再度紧张。 松毛岭之战打破了越军主动出击的能力,他们在人员、火力和士气上的巨大损失,使得边境地区的攻势转入僵持状态,此后的战事以小规模袭扰为主,我军进一步加强了工事防护和预警体系,确保防线不再被突击。 1984年的这场战斗,至今已过去四十年,当年的硝烟已散,但战场上的决断和牺牲却长存人们心中。 这不仅是一场胜仗,更是对纪律、判断、团结与勇气的真实体现,在那样的环境下,每一个选择都攸关生死,每一发炮弹都在捍卫祖国的边境线。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收复老山 者阴山 松毛岭大战——麻栗坡县人民检察院
1984年,越军被我军打的丢盔弃甲,丢下3700具尸体就跑,我军心善,通知越军,
如梦菲记
2025-07-15 15:53:20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