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特朗普发现只要不惹中国,其他国家是手拿把掐,在公布的关税里,中国这次竟然没在名单上,特朗普甚至还公开说“和中国关系很好”“中国的关税政策很公平”。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特朗普宣布将征收30%关税 欧盟、墨西哥回应;观察者网——“面对特朗普关税威胁,中方强硬立场最终奏效并迫使美方让步”) 7月,一则重磅消息震动了全球贸易版图,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向全球170多个国家发出了“对等关税”的预告,税率从10%到70%不等,摆出了一副要与全世界开打贸易战的架势。 紧接着,7月12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通知函,扬言自8月1日起,对来自欧盟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高达30%的关税。 然而在这几乎涵盖了整个地球的“打击名单”里,中国的身影却意外地消失了。这份费解的“缺席”不禁引人好奇:如此猛烈的全球攻势中,中国为何能置身事外?特朗普又究竟在盘算什么? 自2024年重返白宫后,特朗普那套标志性的“美国优先”贸易保护主义便卷土重来。他坚信,美国在全球贸易中吃了大亏,制造业流失和贸易逆差飙升,都是“外国便宜货”的错。 到了2025年,他更是将单边主义推向了极致,谁对美国收税,美国就加倍奉还。上一轮关税潮还没过去,7月4日美国独立日当天,他敲定了对全球170多个国家的征税计划。 这场关税狂潮迅速席卷全球。欧盟和墨西哥首当其冲,日本和韩国这两个美国的传统盟友,也未能幸免,柬埔寨、泰国等东盟国家,税率更是高达36%到40%。特朗普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用高关税这把刀,逼着各国在谈判桌上屈服。 他先拿盟友和外围国家开刀,中国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没能幸免,特朗普试图迫使他们在涉及中国的重大问题上站队,最终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 面对威胁,国际社会的反应充满了挣扎与无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美国的举动将扰乱跨大西洋供应链,损害双方利益,并声称欧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反制。 可是在重压之下,妥协还是成了主流。7月6日,英国和越南率先与美国签署协议,接受了20%的关税。印度和韩国也相继在几天后妥协,就连此前态度强硬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只能竭尽全力做最后的挣扎。 为何在这场全球风暴中,中国连一封关税通知信函都没收到?表面上看,中美之间从5月起存在一个持续到8月底的税收缓冲期,恰好避开了7月的全球关税截止日。但更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心里清楚,对中国下重手,自己可能输得更惨。 中国的实力,在这场博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美国的日常消费乃至高科技产业都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4月中国不仅对美国商品加征了34%的报复性关税,还对在华美企展开了反垄断调查。更致命的一招,是中国宣布限制重稀土出口,稀土是芯片、导弹等高科技产品的“维生素”,这一招精准地扼住了美国的“咽喉”。 不仅如此,中国也向欧洲发出了明确的反制信号。7月6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部分欧盟医疗器械实施反制,此前也依法对白兰地等产品加税,清晰地传递出“中国不好惹”的信息。 在中国强硬反制和美国国内压力的双重作用下,7月上旬,美国甚至悄悄撤回了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乙烷和C919发动机的部分禁令,试图为紧张局势降温。 面对特朗普时而强硬、时而示好的“矛盾信号”,中国展现出了高度的战略定力。即便是特朗普公开称赞中美关系“很好”,甚至计划年内访华时,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却异常简洁,重申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 这既是对美方“反复无常”的警惕,也拒绝了其“居高临下”的谈判姿态,呼吁美方摒弃关税讹诈。特朗普这场“掀桌子”的闹剧,短期内或许能逼迫一些国家屈服,但长远看,它不仅没能完全压制对手,反而促使全球各国重新思考贸易关系。 而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精准的反制策略,不仅成功避开了关税风暴的正面冲击,还在全球贸易格局的混乱中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地位。这场大戏表明,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中国有足够的定力应对外来的挑战。
[太阳]特朗普发现只要不惹中国,其他国家是手拿把掐,在公布的关税里,中国这次竟然
画画的哈哈
2025-07-15 15:35: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