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太原村民在地头取土时,意外挖到两块4斤重的大金锭,见四下无人,竟直接

粉樱萌娃 2025-07-15 10:28:54

1972年,太原村民在地头取土时,意外挖到两块4斤重的大金锭,见四下无人,竟直接揣进口袋,谁知,回家后却再也睡不着觉。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一天,王宗用扛着铁锹往村东头走,春耕前他得把自家猪圈修好,地头的土质松实,最适合夯实地基。 阳光晒得人发晕,他抹了把汗继续挖土,第三锹下去突然“铛”的一声,铁锹磕到硬物。 蹲下身扒开浮土,两块黄澄澄的金属块露了出来,擦掉泥巴一看,上面竟刻着“洪武二十三年”的字样,用牙齿一咬,其触感让他心跳如鼓,这玩意儿九成是金子。 两块金疙瘩形状古怪,两头宽中间细,像被捏扁的马蹄,每块足有成人拳头大。 王宗用环顾四周,麦田里连个人影都没有,把金锭往怀里一揣,连土都没装完就推着空车往家跑。 媳妇刘秀英见他大白天插门闩,正要骂人,却见丈夫抖着手掏出那两块黄疙瘩。 夫妻俩对着油灯翻来覆去地看,金锭底面凹槽里密密麻麻刻着七十多个小字,可惜两口子大字不识,只隐约辨出“五十两”几个笔画简单的字。 那一夜炕头格外烫人,刘秀英盘算着金锭能换多少袋白面,王宗用却想起前些天文物局来村里宣传,说挖到古董必须上交。 鸡叫三遍时,王宗用突然坐起身:“这东西要真是文物,咱留着就是犯法!” 天刚蒙蒙亮,他顶着黑眼圈把金锭塞进布兜,直奔生产队长家,队长一见金锭上“山西布政使司造”的铭文,连夜上报公社,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到省文物局。 专家们初看金锭直摇头:“自古黄金无大锭,明朝哪来四斤重的税银?”可当放大镜对准铭文时,现场突然鸦雀无声。 右侧刻着“潞州洪武二十三年折收秋粮赤金五十两五钱”,左侧记录着银匠姓名和进献日期,连监销官吏的名字都清清楚楚,这哪是普通金块,分明是洪武年间潞州农民用黄金抵税的铁证! 按明朝衡制,一斤十六两,一两约合36克,五十两正好对得上1946克的实际重量,更绝的是含金量高达95%,埋土里六百年竟没半点锈蚀。 金锭的来历很快被扒得底朝天,潞州正是朱元璋三子晋王朱棡的封地,这位史书里“美须髯、多智数”的藩王虽得父亲宠爱,却因暴虐成性差点被废。 洪武二十四年他刚被太子朱标保下,转年就收到这批折色税银,史学家推测,朱棡或许将金锭带入陵墓陪葬,后来陵园遭盗掘,金锭被遗落在田间。 王宗用领到五十元奖励时,村里人都笑他傻,他用这笔钱买回三袋面粉和一头猪崽,奖状裱在堂屋正中央。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老汉咧嘴一笑:“金锭上刻着官府字号,那就是公家的东西。”这话糙理不糙,当年若没他连夜上报,这两块改写经济史的金锭,或许早被熔成金镯子消失在黑市里。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2025年4月29日公报《明晋王陵园出土金锭研究》、《太原日报》2023年3月7日报道《黄陵村金锭发现始末》、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年1月14日专题《国宝档案:洪武金锭》

0 阅读:0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