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山东堂邑柳林镇上发生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乞丐武七讨饭38年,攒下300多亩田、3800吊钱,接着盖了一座大房子, 竟然在镇上盖起了一座大宅子,宅子修得气派,占地很广,附近百姓纷纷围观,议论不断。 围观的老百姓都纳闷:这武七要饭要了一辈子,穿得破破烂烂,吃得比狗食还差,咋突然盖起了大宅子?难不成是中了横财? 宅子上梁那天,武七还是那身补丁摞补丁的破棉袄,蹲在墙角啃凉窝头。有人凑过去问,他咧开缺牙的嘴笑,指了指门楣上刚挂的匾额——“崇贤义塾”。人群一下子静了,这才看清院子里盖的不是厢房,是一排排敞亮的教室,窗户上糊着雪白的纸。 武七小时候被地主家孩子欺负,骂他“睁眼瞎”,那时他就憋着股劲。讨饭时遇到认字的先生,总要追着问几个字,被嫌烦了就磕头谢罪。他把讨来的碎银子用线缠在腰上,夜里睡觉都攥着,有人笑话他守财奴,他只嘿嘿笑。 开学那天,他站在门口拦着有钱人家的孩子,却拉着穿补丁衣服的穷娃往里走。先生们的月钱是他亲自送,用粗布包着,一分不少;学生们的课本是他跑遍县城买来的,自己却舍不得买双新鞋。有回地主想让儿子插班,塞给他两吊钱,他抡起讨饭棍就打,“这学堂是给穷人开的!” 后来光绪帝听说了这事,赐名“武训”,让地方官给他建牌坊。他却照样去讨饭,把新得的赏银全添进学堂。有人说他傻,守着金山还过苦日子,可柳林镇的老人们都知道,那些年从义塾走出去的穷孩子,回乡后都学着武七,给学堂送米送柴。
山东临沂,一16岁的女儿,通过烧纸钱的方式找父亲讨要12年的抚养费,不料被伯父伯
【7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