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学家说, “只要你全身不紧张,你是很难生病的,如果你放松不了,很多事情总搁在心里,提心吊胆的,明明很小的事,一天到晚在那里恐惧,焦虑,身体早晚会出大问题。” 听完这句话,我立刻想起办公室的老王,上个月刚被救护车拉走,原因是“连续加班导致心律不齐”。他才45岁,头发却像55,脸像65。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紧张不是勤奋的象征,而是绩效的“隐形税”。 松下幸之助早就提醒过:“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可我们偏不信邪。领导一句“今天必须交”,我们就把咖啡当水喝,把夜晚当白天过。结果呢?报表里小数点乱飞,老王在客户面前念错数据,绩效从A滑到C。身体垮了,效率没了,奖金也跟着泡汤。原来,紧张不会让电脑跑得快,只会让心脏跳得慌。 林语堂说:“生活的意义在于寻找比忧虑更可贵的东西。”我妈以前不懂。她退休后,天天盯着手机看房价,一涨就唉声叹气,三年间黑发全变银。直到小区开了广场舞班,她半推半就地去了。一个月后再见她,居然哼着小曲儿回家,血压也降了。我才懂:焦虑是岁月的“催老剂”,而一支舞曲就能按下暂停键。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焦虑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病。不信你去早晚高峰看看——地铁里人人眉头打结,手机刷得飞快。一个人叹气,整节车厢气压都低。社会像一根越拧越紧的弦,谁都不敢先松手。可弦终究会断,人终究会病。我们得学会先松自己的那根弦。 今天开始,我决定把心理学家的话贴在桌前:“不紧张,就是最好的养生。”屏幕前的您,不妨也试试:深吸一口气,慢慢吐出来。世界不会因为你慢半拍而崩塌,但你的身体会因为你快半拍而报警。松开拳头,才能接住生活真正的礼物。
建议中老年人:除了牛奶要多吃这2样东西,腿脚有劲,增强抵抗力人到中年以后,身体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