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赶上去年周笔畅「女大十八变」的巡演是我的一大遗憾,但看完昨天深圳站,我绝对有理由相信今年正好适逢周笔畅出道20周年之际举行的「天呐!我怎么会变成这样」会做得更好、更精彩。
当然,站在普通观众角度,我从来觉得一场演出的成型关系到创作者在每个演出中的取舍,这场没能听到的歌可能是之前的巡演中每场不落或者唱过很多次的曲目,巡演歌曲的选择既然有对应理由,不如沉浸其中好好感受更多。
说演唱会前还是想说我眼里的周笔畅,看过她两季「声生不息」和「乘风破浪的姐姐2」这几档综艺就该知道笔笔绝不是一个原地踏步的歌手,她的性格里有对既定准则的叛逆,有对未来秉持的明确冒险精神。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清楚自己能做到多少。
所以回看她这二十年,她似乎没有断档和特别大的游离状态,总有新的输出也无需学人吃老本和打情怀牌,当年票选出的超级女生早已经进化完成一个拥有十几张作品和若干出圈舞台独当一面的全能音乐人。
从签约不同公司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拿下不少第一包括红馆首个内地连开两场的女歌手,更不用她这20年积攒的作品已经足够成为这一次巡演面向对外大众的成绩单——想要合作的音乐人,想要尝试的音乐风格和推出的音乐作品,想要在每个时间段寻求的转折和突破……她这一张张推出的专辑就是一张很好的歌手生涯成绩单,能佐证周笔畅为何会「变成这样」。
演唱会需要做的,无非是直面这些众多的“变”玩拼图游戏,去展现出周笔畅做歌手这一路变化。
于是,那些细腻的、叙事性强的抒情作品,那些节奏型的、动感的舞曲,R&B、Jazz、Rock,向外的“放”与向内的“收”都没有缺席这次演出主题。有Chill的《毛毛雨cheers》,也有能引发全场大合唱的《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更不用说周笔畅在安可带来的超长串烧。
类似的串烧,周笔畅在2015年红馆做过一个15首歌的粤语串烧,而这次则带来了一个全是自己前15年推出作品的15分钟串烧,超过三十首歌的Medley,在这样一个演出中堪称诚意十足。
同样,演出还有从细节着眼的丰富,既有围绕每首歌、每个章节设置出的声光电与服化道组合,又有诸如超长延伸T台将表演场与观众席之间的互动,它们都从不同维度提升了演唱会的观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三part这个富有悬疑性的“爱情剧场”,从开始的《福尔摩斯》连同每场的嘉宾合唱都成为了主题的一部分,深圳站邀请古巨基合唱《爱与诚》以及由基仔独唱的《友共情》,音乐与文本都被赋予了新的可能。
当然,我也在深圳站感受到周笔畅的心意,比如演唱了那首方大同创作的《偶然》,这份跨越11年的呼应,以具象的「人生不会没有一个出口」成为令全场感动的泪水时刻。很多话,音乐都会成为一切的出口。
而介于音乐性和娱乐性、歌手多元化风格和自我表达的平衡,「天呐!我怎么会变成这样」都让我感受到周笔畅在音乐的用心,从作品本原编织创意与构筑歌单,再解剖自我和联结大众,以完整勾连的音乐、表演、互动和情绪的共振打造一场精彩动人的演出。周笔畅天呐我怎么会变成这样巡演周笔畅深圳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