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考古人员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一座距今1000多年的粮仓,考古人员好奇的抓起一些谷粒带回家种植,结果惊呆了! 事情的开始很平常,那天早上,修铁路的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地干活,突然铁锹碰到了硬邃邃的东西,大家围过去一看,地下露出了几块巨大的木板,看起来年代久远,绝对不是现代的东西。 工人们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都有基本常识,知道这很可能是文物,消息很快层层上报,没过几天,文物专家就赶到了现场,大家停下手头的活,开始小心翼翼地挖掘。 当专家们撬开厚重的木板盖子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储藏室,墙上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含嘉仓”三个大字。 原来这不是什么古墓,而是一座距今1300多年的超级粮仓!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仓库里竟然还堆放着数十万斤的稻谷和其他粮食,颗粒饱满,保存得相当完好。 含嘉仓的来历可不简单,这座粮仓修建于隋唐时期,是当时的“国家战略粮食储备库”,隋文帝杨坚是个很有远见的皇帝,他深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 当时刚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大乱世,百姓生活刚刚安定下来,杨坚一边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一边未雨绸缪,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大型粮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洛阳的回洛仓。 到了隋炀帝杨广手里,这位皇帝虽然好大喜功,但确实也干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修建大运河。大运河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运粮,南方的稻米可以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 后来李世民建立唐朝后,吸取了隋末农民起义抢夺粮仓的教训,精心选址在洛阳城内修建了含嘉仓,这座粮仓背靠大运河,进可攻退可守,堪称古代粮食储备的典范。 含嘉仓到底有多厉害?整个粮仓占地近40000平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装满粮食,足够当时的洛阳城吃上几十年。 最神奇的是这些粮食的保存技术,古人在储粮时采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先是用特殊的防潮材料铺底,然后分层堆放不同的粮食,最后用厚重的木板密封。整个储存环境几乎与外界隔绝,温度湿度都保持在最适宜的范围内。 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些谷粒进行检测时,发现这些千年古粮的外观几乎和刚收获的没什么区别,更让人震撼的是,有位考古专家好奇心起,抓了一把回家试着种种看。 结果真的让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些沉睡了一千多年的种子,在适当的水分和阳光下,竟然奇迹般地发芽了,而且长势还很不错,这在世界考古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发现。 这个发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中国精湛的粮食储存技术,更让我们感叹生命力的顽强,试想一下,这些种子在黑暗的地下沉睡了1300多年,依然保持着发芽的能力,这简直就是生命的奇迹。 含嘉仓的发现,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在没有现代保鲜技术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就能让粮食保存千年不坏,这种智慧和技术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今含嘉仓遗址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考古研究基地,那些千年古粮虽然不能食用,但它们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安遗址保护与洛阳遗址保护的最大区别:就是保护的理念不同!西安突出的是遗址,
【17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