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孩哥火了!安徽,13岁的男孩每天到面馆帮父母干活,一天要做上百份面条,当有

尔号探秘人 2025-07-11 10:21:22

这个小孩哥火了!安徽,13岁的男孩每天到面馆帮父母干活,一天要做上百份面条,当有人问他怎么不出去玩,男孩却表示:最大的爱好就是干活,就想帮父母减轻负担,网友感叹:怎么才带能带出这种小朋友?

据潮新闻7月9日的报道,安徽太和县的烟火街巷里,最近藏着个让全网破防的身影。

每天夕阳刚染透天边,13岁的刘宇泽就会准时出现在自家面馆。系上沾着面粉的围裙,他踮脚够到操作台,手腕一翻,面团在掌心飞速旋转,眨眼间变成粗细均匀的面条,“哗啦”一声落进沸腾的汤锅里——这一套动作,他做得比同龄人打游戏还要熟练。

面馆不大,却装着一家人的生计。天没亮时,父母就摸黑备料、熬汤,油烟熏染的皱纹里藏着说不出的辛苦。

刘宇泽打小就爱黏在灶台边,三四岁时递个碗筷、擦个桌子,眼神里透着股“我要帮忙”的执着。再大些,揉面的力道、拉面的技巧,他看几遍就学得有模有样。

现在初一的他,只要放学后有空,就一头扎进面馆,和面时手臂带起的风里都是认真,下面时盯着火候的眼神比课堂答题还专注。

妈妈笑着“抱怨”:“这孩子做面比我还像样,一天能做上百碗,劝他出去玩会儿都不听。” 当路人好奇“小朋友咋不出去玩”,刘宇泽仰起脸,眼睛亮晶晶的:“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干活!爸妈每天累成那样,我多做一碗,他们就能少忙一点。”

妈妈提起儿子,语气里全是藏不住的骄傲:“他在学校还是劳动委员呢,同学忘带文具、值日偷懒,他都主动帮忙,心里装着事儿,特别有爱心。”

常来吃面的老顾客也熟络搭话:“这孩子踏实得很,看他拉面的样子,就觉得这家人再难的日子,也能活出滋味。”

这段“少年拉面”的视频传到网上,评论区瞬间被暖烘烘的感动填满。有人心疼刷屏:“现在好多孩子放假就抱着手机,他却在帮父母扛生活,13岁的肩膀咋这么让人想哭!” 有家长带着羡慕留言:“我家娃能主动倒垃圾都要奖励零食,这‘神仙小孩’到底咋教的?”

还有人看透了家庭教育的密码:“父母天天起早贪黑干活,孩子看在眼里、学在手上,这才是最好的家风——你为生活拼命,我为你搭把手。”

甚至有网友半开玩笑求“育儿手册”:“急需刘宇泽同款教育配方,想让我家娃也懂‘分担’俩字!” 在刘宇泽的世界里,面馆的烟火从不是负担,而是和父母“并肩战斗”的温暖。

父母用勤劳扛起生活,他用“干活”回应辛苦;父母心疼孩子却尊重这份心意,一家人双向的理解,把平凡的日子熬成了最动人的模样。

凌晨备料的沙沙声、傍晚拉面的哗哗响,日复一日的忙碌里,藏着最朴素的亲情逻辑:日子再难,有人同行;年纪再小,也能成为家人的铠甲。

搁这个总被“躺平”“摆烂”刷屏的时代,刘宇泽的懂事像一股清流淌进人心。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认准“爸妈辛苦,我要帮忙”,这份纯粹的责任感,戳中了无数人对“孩子长大”的期待。

网友追问的“怎么教出这样的孩子”,答案或许就藏在日常里:父母把勤劳当底色,孩子自然把“分担”活成习惯,没有刻意说教,只有烟火里的言传身教。

当我们为这个小孩哥点赞时,其实也在向往一种简单却珍贵的生活态度——再平凡的日子,也能因为相互心疼,活出闪闪发亮的模样。

这样的少年,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这份藏在面馆里的家风,也该让更多人知道:最好的教育,从不是说教,而是一家人朝着同一个方向,把日子过成彼此的底气。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温暖的小故事?来评论区唠唠,让这些平凡的美好,接着照亮更多人的小日子~

0 阅读:106
尔号探秘人

尔号探秘人

号探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