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国演义》里“桃园结义”的意义】 “桃园结义”并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真实事件,在史料上,仅提到刘备未做皇帝之前,和关羽、张飞二人“恩若兄弟”,历史上并没有所谓“桃园结义”或“枣园结义”的事实。三国历史 但在《三国演义》成书的宋元时代,当时的人常采用“结义”形式,团结组织起义,或反抗封建王朝的压迫,或抵抗异族侵略,这就需要对结义进行具体分析。因为“结义”这种形式,人民能用,统治阶级也能用,游民流氓无产者也能用。 统治阶级也经常用“结义”来宣传所谓“忠义”。《水浒传》虽然是本描写反抗的书,宋江也在水泊梁山搞一百单八将结义,但我很讨厌宋江利用结义大搞投降活动, 教员说得对:《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至于艺术性和思想性更差的《隋唐演义》、《七侠五义》等书,那更是推崇奴才式的结义。 《三国演义》就不一样了。三国演义在塑造刘关张出场时,就先具有了人民的基础,表现出一种正义的反抗,因此就有了民间英雄的形象,这是难能可贵的。刘备是织席贩履的落魄王孙。张飞是杀猪贩肉的商人,关羽是杀了一个”贪财好贿、酷害黎民“的县令,亡命江湖。 三人荡寇,共扶汉室,这是他们结义的理想,因此他们的结义就有了正义性。并且罗贯中还通过后面的“土山约三事”、“过五关斩六将”等内容,进一步美化了他们恪守誓言,于是成为古人结义的典范。
【谈谈《三国演义》里“桃园结义”的意义】 “桃园结义”并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真实事
杨阜与过去
2025-07-10 21:34:4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