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秀:20岁时与毛主席结婚,建国后毛主席曾亲自为她家人破例 在20世纪初的中国,很多地方的婚姻都是由父母一手包办的。 那时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伴侣。 在毛主席14岁那年,他的父母为他安排了一场婚姻,妻子就是罗一秀。也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 当时她18岁,比毛主席大四岁。 在那个时代,这段婚姻对于毛主席来说,也许是常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对一个“立志出乡关”的少年而言,显然是一种负担。 婚礼当天,毛主席如同许多同龄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婚礼上的仪式。 按照惯例,他礼貌性地向每位来宾磕头,也郑重其事地接受了这场婚姻。 然而,毛主席心里清楚,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没有爱情。 正如1936年毛主席在陕北同斯诺谈话时说到的那样,“我十四岁时,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这个婚姻只是一个“仪式”。 毛主席的心思并不在家里,他有着更大的理想——他要走出韶山。 他深知自己和这段婚姻的无奈,尽管他对罗一秀并无恶意,甚至对她有着一种亲如姐姐的感觉,但两人之间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之爱。 尽管毛主席并未真正将罗一秀视作妻子,但罗一秀却在毛家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她不仅尽心尽力地帮助毛家料理家务,还体贴毛主席的父母,和家中的其他妇女相处得十分融洽。 她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和家中的其他人。 罗一秀善良、温柔,深得公婆的喜爱。 1910年,年仅21岁的罗一秀因病去世。 她的去世给毛主席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无法抹去的遗憾。毕竟,这段婚姻虽然没有爱情,但她毕竟是毛主席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毛主席非常尊重的姐姐。 尽管此时毛主席已经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少年,但他并未忘记这段与罗一秀的婚姻,并在她去世后,继续与她的家人保持联系。 后来,毛主席走上革命道路后,罗家也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同土豪乡绅做斗争。 这些都体现了毛主席对罗家人的关心,甚至在建国后,他亲自为罗家亲戚破例。 要知道,毛主席的家风一直以来都以严著称,这种严体现在他对子女、对家庭的要求上。 从对毛岸英的严格教育,到对李讷的身教言传,以及对家乡故旧不搞特殊化,毛主席都有一个醒目的标签:严。 但与此同时,毛主席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感却是无言的。他所传承给后代的,不仅仅是革命精神,还有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刻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许多亲属都写信要到北京叙旧,但都被拒绝。只有罗一秀的堂兄罗石泉让毛主席破例。 虽然最终因为罗石泉身体原因而未能前往北京,但在1950年5月,毛岸英回乡省亲时,亲自看望了罗石泉。 而罗石泉除了是罗一秀的堂兄之外,他年轻时还在毛主席的影响下,投身到了革命事业。 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他,因此在罗石泉提出要到北京叙旧时,毛主席为其破例。 回顾毛主席的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但无论他走得多远,心中始终牵挂着那些曾经为他付出过的人。 参考信源: 美文|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与原配罗氏及其家人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05
罗一秀:20岁时与毛主席结婚,建国后毛主席曾亲自为她家人破例 在20世纪初的中国
薄荷猫少女
2025-07-09 21:01: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