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董明珠当上格力的董事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代言人成龙换掉,记者问:“你为什么不请成龙代言?“董明珠霸气地说:“我代言更好!“ 2014年,董明珠刚当上格力董事长,就干了这么一件大事——把代言人成龙换掉。记者好奇追问:“为啥不请成龙了?”她霸气丢下一句:“我代言更好!”这句看似狂妄的话,背后藏着怎样的底气和算盘?是省钱还是另有深意? 董明珠在2012年5月正式掌舵格力电器,2014年6月,她果断出手,终止了与成龙的代言合作。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成龙可是全球知名的功夫巨星,他的硬汉形象给格力带来了不小的关注度。但董明珠有自己的想法。成龙每年代言费高达1000万元,这笔钱在她眼里,完全可以干点更实在的事。她算了一笔账,与其花大价钱请明星,不如把钱投到研发和生产上,真正提升产品竞争力。于是,她亲自披挂上阵,成了格力的“活招牌”。 董明珠觉得,自己天天泡在格力,对产品和技术门儿清,比谁都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她想通过亲自代言,把格力对品质的执着和对消费者的诚意传递出去。结果,格力广告风格大变脸,董明珠成了主角。她不是摆拍,而是真刀真枪地讲产品优势,聊技术细节。广告里没有花哨的明星光环,只有实打实的工厂场景和团队风貌。 当然,这一步棋也有风险。明星代言能快速拉高知名度,企业老大亲自上阵,容易让人觉得品牌跟个人绑得太死。要是她形象出点啥问题,格力可能跟着吃亏。不过,董明珠早有准备。她在内部拍板时就说了:“我对格力产品有绝对信心,我的形象就是格力的形象。”为了稳妥起见,格力广告里还加了其他高管和员工的镜头,突出团队力量,避免全押在她一个人身上。 2014年夏天,格力在珠海开了场媒体发布会,记者们都盯着这事儿。有人直接问:“成龙那么受欢迎,为啥不续约?”董明珠不慌不忙,笑着回:“成龙很优秀,但我觉得我代言更好。我天天跟产品打交道,能讲出真东西,还能省下1000多万,干点正事。”这话一出,立马上了头条。记者又追问:“不怕个人形象拖累品牌吗?”她点头说:“格力是团队干出来的,广告会让大家看到整个团队。我相信消费者更在乎真实和信任。” 发布会后,格力动作很快,新广告上线,董明珠亲自出镜,语气硬气,讲得头头是道。消费者一看,这老大不光会管公司,还真懂产品,感觉格力靠谱了不少。从钱上看,这招真划算。省下的1000万代言费,直接砸到研发上,当年下半年,格力推出几款节能空调,卖得火爆。财务报表也亮眼,2014年收入稳涨,市场份额还扩大了。 董明珠代言后,格力多了几分“真性情”。她站在工厂车间,聊技术聊质量,消费者看在眼里,觉得这企业不玩虚的。当时市场正流行透明度和真实性,董明珠这招正好踩中了点。2014年,格力在国内品牌忠诚度调查里名列前茅,说明老百姓对这新形象挺买账。她的个人名气也不断上涨,频频被请去论坛分享经验,连联合国都找她当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宣传大使”。 不过,个人代言风险不小,万一董明珠哪天舆论翻车,格力可能得跟着背锅。但她在广告里加了团队元素,把风险分散了。事实证明,这策略挺靠谱。之后几年,格力稳坐行业老大位置,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董明珠用行动告诉大家,中国企业得有自己的底气。靠明星撑门面是条路,但靠实力说话更硬气。她接手格力时,正赶上中国经济转型,制造业得拼技术、拼创新。她把钱从代言费挪到研发,某种程度上也顺应了国家“实业兴邦”的调子。
2014年,董明珠当上格力的董事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代言人成龙换掉,记者问:“你
蕊蕊聊过去
2025-07-09 13:19:53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