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变脸比翻书还快,前脚刚停军援,后脚就给乌克兰送导弹,“爱国者”火速上阵,普
江卿曻
2025-07-09 10:32:34
特朗普变脸比翻书还快,前脚刚停军援,后脚就给乌克兰送导弹,“爱国者”火速上阵,普京措手不及!外媒惊呼:美俄关系急转直下!
你永远不知道特朗普下一步会做什么。昨天还在装聋作哑,今天就突然翻脸,宣布重新军援乌克兰。这一枪,打的不止是俄罗斯。
7月1日,美国五角大楼一纸命令,突然叫停了对乌克兰的关键军援。理由表面是“审查全球军事运输框架”,实则暴露了内部矛盾。
五角大楼单方面以武器产能受限为由暂停运输,未与白宫充分协调。乌克兰正打得焦头烂额,美国这时候暂停输送?
说白了,就是权力博弈。“爱国者”导弹、海马斯火箭、155毫米榴弹炮、毒刺、地狱火……统统暂停。
乌克兰外交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夜召见美国驻基辅官员,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清楚:你们别看着我们死。
可笑的是,三天后特朗普出面解释,说“援助没停”,只是得先保证美国战略储备。话音刚落,又开始批拜登,说拜登把国家军火库掏空了,自己上台是为了“恢复秩序”。
这种说法听起来义正词严,实则避重就轻。军援到底停没停?真实矛盾在于高端武器产能不足。
例如“爱国者”导弹年产量仅840枚,美军需平衡自身部署与援乌需求。一边说缺产能,一边又说不缺战略决心,特朗普这张嘴,翻书都没他快。
时间来到7月5日,特朗普和泽连斯基通了电话。乌克兰总统直接提出要“爱国者”系统,态度毫不含糊。
结果7日,特朗普一转身就在与内塔尼亚胡的联合记者会上宣布:美国将恢复向乌克兰输送防御性武器,包括应对俄军空袭的“爱国者”和“海马斯”。
直接动因是乌军哈尔科夫防线濒临崩溃,而非对俄报复。外媒的评论直截了当:特朗普的对乌军援政策出现反复。
说是反复,不如说是“精准控盘”。毕竟就在几个月前,特朗普还在和普京电话里称兄道弟,绕着不说一句重话。六次通话,六次含糊其辞,连“俄罗斯”三个字都说得小心翼翼。
可7月3日的第七次通话后,特朗普仅公开抱怨“毫无进展”,普京拒绝外部调停,双方不欢而散。
随后乌东战局急剧恶化,特朗普顺势重启军援,在记者会上将此举包装成“应对侵略的必要行动”。
说白了,这事的本质并不复杂。特朗普不是看不清局势,而是一直在算计。军援暂停,是为了试探乌克兰的底线;军援恢复,是为了掌控战争的节奏。
他要的不是乌克兰胜利,也不是俄罗斯失败,他要的是这场战争永远停在“可控”的边界内,随时可以拿来作为外交谈判的筹码。
这次军援风波的背后,真正的矛盾并不在基辅,而在华盛顿。五角大楼强调武器产能限制,特朗普则宣称“战略需要优先”,而这两者的冲突在今年已两次爆发。
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3月和7月两度单方面暂停军援,均被特朗普在一周内推翻。军队想保留底牌,白宫却想把这些牌当作自己的谈判筹码。
特朗普这次之所以敢再次推翻国防部决策,就是因为他越来越不把五角大楼当回事。在他眼里。军火是用来谈判的,战争是为了掌控。
这种思路放在任何一位职业军人眼里都是疯子的逻辑,但特朗普从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赢。
从军援到对俄姿态,特朗普的策略只有一个核心:掌控一切,不惜代价。 他可以今天说俄罗斯是朋友,明天就把导弹送上乌克兰前线。他不在乎逻辑是否一致,只在乎权力是否集中。
特朗普的这些翻脸操作,也让美国国内政坛越来越焦躁。民主党指责五角大楼“拿产能当幌子”,共和党内部也开始担心特朗普的极端摇摆会冲击选举基本盘。
参议员格雷厄姆甚至透露,白宫正在讨论更激进的外交冒险,但这回未提及具体关税法案。
可你说特朗普会在乎这些吗?他不会。他的游戏规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说了算。
他用军援来试探盟友的底线,用对俄政策倒逼外交节奏。在他眼里,国家政策不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是个人意志的延伸。
这种操作短期内或许有效,特朗普确实在不断收回外交主导权,也在不断边缘化五角大楼。但长期看,美国的国际信誉正在被一点一点消耗殆尽。
盟友开始制定备份方案,敌人更加警惕,全球市场也在寻找“去风险化”的路径。
乌克兰不是棋盘,它是血与火的战场。可在特朗普手里,它却成了一粒可以随时收放的棋子。今天他说支持,明天他可能就关上门。
而在这场随时翻书的游戏里,没人能确定美国的下一张牌会是什么。
也许,这才是最危险的地方。
参考:美重新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爱国者”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在列——2025-07-08 19:37·澎湃新闻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