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场上清军打的最勇猛的一战,是湘军将领魏光焘指挥的牛庄之战,此战3300名湘

逗比青年说史 2025-07-08 23:19:23

甲午战场上清军打的最勇猛的一战,是湘军将领魏光焘指挥的牛庄之战,此战3300名湘军与12000名日军血战一天一夜,最终几乎全军覆没。魏光焘,湖南邵阳人,1856年投湘军曾国荃部,后归属左宗棠部,曾跟随左宗棠参加了收复新疆之战,新疆平定后,奉左公之命进行屯垦,在千里道路上种下官柳,成活的就有十余万株,人称左公柳,1881年魏光焘升任甘肃按察使,1884年迁任新疆布政使,1893年回乡丁忧,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辽东战事吃紧,于是魏光焘奉特旨召集旧部组成湘军之武威军,这支3300人的湘军是仓促成军,又行军数月,奔驰数千里,冒着严寒踏着冰雪,还未修整就投入了牛庄之战,全军喋血牛庄,最终阵亡1400余人,300余人被俘,毙敌近400人 牛庄的雪下得邪乎,鹅毛似的片子往人脖子里钻。魏光焘站在镇口的老槐树下,看着士兵们互相裹紧破棉袍,呵出的白气在脸前聚成一团。有个叫狗剩的小兵,才十五,是他从邵阳老家带出来的,爹是种左公柳的佃户,临走时爹往他兜里塞了把家乡的土,说“记着根在哪”。此刻狗剩正抱着杆老旧的步枪,枪托磨得发亮,那是魏光焘当年在新疆用过的,传给了他。 日军的先头部队摸过来时,狗剩第一个喊出声:“鬼子来了!”话音刚落,子弹就嗖嗖地从耳边飞过。魏光焘拔出腰刀,刀是新疆平定后左宗棠送的,刀鞘上刻着“疆土寸不可失”,他吼道:“湖南的汉子,让鬼子看看咱的骨头!” 湘军的阵地在镇中心的街巷里。没有像样的工事,就靠老百姓的土坯墙、门板当掩护。日军的火炮厉害,一炮就能掀翻半间房,碎砖烂瓦混着雪块往下砸。二排长王勇是个瘸子,在新疆剿匪时伤了腿,此刻却拄着根长矛,瘸着腿在巷子里穿梭,喊着“这边补人!”他的棉裤被炮弹碎片划开道口子,血冻成了冰碴,却浑然不觉。 魏光焘的指挥部设在一家药铺里,药铺老板早跑了,柜台上还摆着没来得及收的草药。他对着张皱巴巴的地图琢磨,手指在“北大街”三个字上敲得笃笃响:“让三营守住街口,用炸药包堵路,咱跟鬼子巷战!”传令兵刚要走,药铺的门被炮弹炸塌了,烟尘里冲进个浑身是血的士兵,喊:“大人!东头失守了,李班长带着人跟鬼子拼刺刀呢!” 拼刺刀的地方在个院子里。李班长是老兵,胳膊上有块新疆戈壁晒出的黑斑,他手里的刺刀捅进一个鬼子的肚子,自己也被另一个鬼子刺穿了后背。他没倒下,反手抱住那鬼子,喊着“同归于尽”,两人一起滚进了火堆。院子里的湘军士兵没枪的就抡扁担、扔石块,有个伙夫举着口铁锅冲上来,锅被子弹打穿个洞,他还喊:“老子用锅也能拍死你!” 天擦黑时,湘军只剩不到五百人。魏光焘靠在药铺的柱子上,咳得撕心裂肺,嘴角带血。他摸出怀里的烟袋,烟丝早被血泡湿了,点不着。狗剩凑过来,从怀里掏出半块干硬的饼子,是早上魏光焘分给他的,他没舍得吃:“大人,您吃口。”魏光焘没接,摸了摸他的头,这孩子的头发上还沾着家乡的土。 日军开始劝降,用喇叭喊着“放下武器不杀”。魏光焘笑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他对着外面喊:“告诉你们长官,湘军只有战死的,没有投降的!”他捡起地上的一面残破的湘军旗,旗上的“湘”字被炮火熏得发黑,他把旗系在旗杆上,插在药铺门口,“让鬼子看看,这旗还立着!” 最后时刻,魏光焘带着剩下的人往外冲。子弹嗖嗖地飞,狗剩为了护他,被一颗子弹打穿了胸膛,手里还攥着那把家乡的土。魏光焘红着眼砍倒两个鬼子,自己也被炮弹震倒,醒来时躺在雪地里,周围一片死寂,只有风卷着雪花,呜咽着像哭。 后来日军打扫战场,有个军官在日记里写:“这些清军穿着破烂,却比任何军队都顽强,街巷里的尸体摞着尸体,不少人手里还攥着武器,眼睛瞪得圆圆的。”牛庄的老百姓偷偷回来,在雪地里扒出湘军的尸体,用家里的薄棺木下葬,没棺木的就裹上草席,埋在镇外的坡上,每个坟头都插了根柳树枝——那是魏光焘在新疆教他们种的,说“柳树活了,就有盼头”。 魏光焘被救回去后,养了半年伤,伤好后第一件事就是回牛庄。坡上的柳树枝发了芽,他蹲在一个没立碑的坟前,那是狗剩的坟,他把带来的家乡土撒在上面,说:“孩子,回家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逗比青年说史

逗比青年说史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