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2》中张仪可是铁杆魏奸,专门帮秦国坑害母国。但真实历史上,张仪更加复杂,他真的在尽力调和秦魏矛盾,这在张仪第一次相魏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关于张仪第一次相魏,《史记·张仪列传》载,前322年张仪“相魏以为秦”,打算先让魏国臣服秦国,然后令诸侯效仿。魏国经过一系列战败,穷途末路之下,只得让张仪入秦缔结盟约。张仪遂返秦,再拜秦相邦。但是魏王不傻,张仪真要是秦国间谍,怎么可能让他当相邦执掌国政。应该说,张仪相魏,也的确能给魏国带来利益。《战国策》载“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地”。《史记》载张仪相魏后,魏国攻韩国的南阳,秦国攻韩国的三川,二者配合的相得益彰。战国时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当时的魏国已经衰落,而魏国又是四战之地,西有强秦,楚齐又在崛起,魏国实在无力应对,必然要选择强大的盟友。魏国就是想依靠秦国而攻占他国土地。而张仪相魏最大的意图,其实是合纵秦魏齐三国,全力对付楚国,对付楚国既能弱楚以强秦,还能给魏国带来领土利益,是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最佳决策。表现就是前320年齐国“迎妇于秦”,齐秦缔结了婚约。但奈何魏国还有一个劲敌就是犀首公孙衍。公孙衍,魏国人,与张仪不合。《战国策》说就在张仪沟通齐国的关键时刻,公孙衍坏事了。公孙衍曾率领魏军和齐国爆发了承匡之战。魏相张仪入齐,公孙衍故意送张仪到齐国,齐王听说此事大怒的说“衍也吾雠,而仪与之俱,是必与衍鬻吾国矣”,所以张仪出使齐国失败。因公孙衍的作梗,张仪只得放弃齐国。此后齐王在卫国和燕、赵、楚结。魏王听说此事“惧此四国将同谋攻魏”只得请张仪入秦求援,这就是张仪前318年离魏返秦的原因。而张仪究竟是不是魏奸,应该说张仪在维护秦国利益的同时,也在尽力给魏国谋取好处,只是犀首阻碍了他的计划。 参考文献 张佳梅:《苏秦张仪事迹考》,南京师大硕士论文2018年。
《大秦帝国2》中张仪可是铁杆魏奸,专门帮秦国坑害母国。但真实历史上,张仪更加复杂
浩然说文史
2025-07-03 22:37: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