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退休经济学家阿尔温德·萨勃拉曼尼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公开指出,莫迪主政十年间,印度GDP数据被系统性高估,真实经济规模仅2.5万亿美元,增长率不超过2%,远低于官方公布的6%。 2015年,开始印度搞了一轮统计方法的“改革”,本意也许是想让经济更透明,但具体操作上把不少没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的活动,全都记进了GDP,这就包括一些像牛粪堆肥、贫民窟的房租等细节,本来看着是生活小事,最后都成了经济增长的“贡献点”。 再加上小贩摊贩的数据用电商公司提供的资料来做参照,数字可以一夜之间变漂亮,但社会实际的经济活力有没有变强,很值得回头去看。 有时候印度经济总量一下被算得和全世界最发达国家平起平坐,说起来“全球第四”,但这种算法的背后,其实专家、国际组织都心里有数,世界银行和一些国际组织虽然嘴上承认印度数据,私底下其实还是很存疑。 IMF团队就发现过印度不少数据有“系统性美化”的问题,因为各种原因又没有当面点破,只能让大家越来越疑惑。 印度政府这些年想走制造业强国路线提出了很多新口号,希望本土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但实际上,真正支撑印度经济体量的,制造业比重却在下降。 2024年只剩下不到13%,已经是几十年来的新低,从手机产业来说印度一年能组装两亿多部手机,但大部分配件还要依赖进口,本地自己的品牌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产业链核心环节牢牢被中国、韩国等其他国家控制。 印度工厂充其量是“组装车间”,像富士康、特斯拉这样的投资,不是遇到政策障碍就是卡在土地和补贴问题,很多项目年年说年年拖。 表面看印度数字经济正火,资本市场和主流机构一个接一个唱多,手机、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有了不少新面孔,可技术和创新红利,更多落在一线大城市和高学历年轻人头上。 广大发展中国家特有的“数字鸿沟”也在印度放大出来,联合国开发报告显示,超过一半成年人实际上不会玩智能手机,连最基本的线上支付、网络医疗等都用不上。 别说什么“数字化经济繁荣”了,这种现实也让那些“科技振兴”的故事停留在少数人的生活里,难落地到社会大多数。 大家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钱袋子,大部分印度家庭在吃穿住用上花完工资后,到月底剩不下几个钱,1.5亿家庭里有1亿户,饭钱花过就只剩十几块人民币,买智能机、消费升级,在很多人家里就是纸上谈兵。 所谓新兴市场的“中产消费”其实非常脆弱,社会分化拉大了,有的人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一大部分人还在和温饱较劲。 数据报表好看有什么用生活更实际,菜市场要斤斤计较,车间工人停工、招工荒屡见不鲜,这些,才最能反映一家子到底过得怎么样,放在全球大环境下看,印度巨大的人口红利成了炒作的爆点。 但人口多压力也大,农村到城市的迁徙、青年找工作的烦恼、老龄人口的增长,各种矛盾都有,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审慎,表面上高举高打,实际上小步快走,怕的就是一旦出问题收不回来成本。 观察印度这几年经济,要放下对数字的执迷,看的是日常生活到底有没有改善,产业转型、数字升级,这都是方向,但关键还得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难题,现在印度最大的问题不是数据怎么算。 发展路上的门槛有没有被真正搬掉,如果底层的就业提不上去、社会保障不到位,即使数据做得再漂亮,也撑不起真正的国家崛起,经济发展得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才是一个大国“增长神话”该有的底气。
印度退休经济学家阿尔温德·萨勃拉曼尼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7-01 18:25:10
0
阅读:3142
鱼生
图里这个教授又叫阿伦.库马尔,真的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依旧de情感 回复 07-02 08:08
靓仔,右面那个是你说的名字,你猜左面那个阿三叫啥[滑稽笑]
用户18xxx21
阿三堆里,忽然蹦出个阿四,很不喜欢!
用户17xxx63
每人拉一泡,十几亿人的可是能造不少,三儿有屎就够了,还要啥制造业?
人机是你
三哥的尿性,还真不奇怪
用户59xxx42
可以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