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余华把《活着》的版权给张艺谋拍,结果拍完后,余华给张艺谋打了个电话:“你这个电影我看完了,我认为片名就不要叫《活着》了,换一个名字吧。”
张艺谋不服气:“我这片子就应该叫《活着》。”
为啥余华给了张艺谋版权让他拍,后来看见成片又让张艺谋改名。
1992年,张艺谋找到作家余华,希望他能将《河边的错误》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谁知,两人见面一聊,余华却否定了他的想法。 余华直接说:“你别拍那个了,我手里刚成了一个,这个才是最好的作品,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余华边说边把自己压箱底的宝藏作品《活着》递给张艺谋。 没想到,张艺谋看到《活着》后当晚失眠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他拿着20000元现金来到余华家,要买《活着》的影视版权,而且,这是小说改编权的定金,随后还有5000元酬劳。 余华惊呆了,他没有想到,稿费只有几百块的这篇小说,竟然能有这么高的改编费。余华一口答应下来。
可没想到《活着》的成片出来后,余华看了觉得:这,改动也太大了,完全不是我的作品了。 所以就大晚上的给张艺谋打电话,想让他改名。但张艺谋最终也没改。
有好事者因此去采访余华问:“张艺谋把你的书改的面目全非,你生不生气?”
余华听完直说:“不,张艺谋是中国最好的导演!”
虽然张艺谋改动很大,但依旧因为电影敏感被禁,直接巨亏超过2000万人民币。
虽然巨亏,但《活着》却是张艺谋最优秀的作品,不但影片荣获了戛纳大奖,也让主演葛优成为中国第一个戛纳影帝。
史瓦罗
小福贵
49xxx77
不配和大鸿米店比较
轻声欢唱 回复 06-29 10:24
那看大鸿米店的时候你还是米,现在是饭,而且是很软的那种饭了吧?
49xxx77 回复 轻声欢唱 06-29 11:02
你的比喻不对。就我个人而言,是从桉树变成了青桐。
天天下雨
但凡在国外获奖的,都是要说中国某方面有多坏的。
轻声欢唱 回复 06-29 10:26
全世界都是这样啊!你看霉、曰、韩还有欧洲的,要想在国际上获奖都是这样!你想想为什么?艺术电影目的是啥?
本以为豁达如鲁达
我看过这电影啊!啥时候被禁的?
轻声欢唱
看过活着,也看过蓝凤筝,觉得后者更好。
于洪洲
清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时期。不只是统治阶级,也包括文化的腐朽。
非人非鼠
活着,不易
心海oppa
活着电影没看过,看过电视剧版的福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