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女知青白春兰嫁给了一名农民,只为报答恩情。在新婚之夜,当她劝丈夫去洗漱时,丈夫却给了她一个耳光。 1971年的中国,年轻人被号召上山下乡,白春兰就是其中一员。她出生在城市工人家庭,父母都是纺织厂的普通职工,收入不高但特别重视教育。从小,她就爱读书,成绩好,老师夸她聪明,同学喜欢她开朗。她的梦想是当老师,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接到下乡通知时,她没抱怨,反而觉得这是个机会,能为农村做点啥。于是,她背着简单行李,坐上火车,告别爸妈,去了那个偏僻的小村庄。 到了村里,生活比她想的苦多了。吃的粗粮咽不下去,干活磨出手泡,晚上蚊子嗡嗡叫睡不着觉。可她硬是咬牙撑下来了,凭着一股韧劲和文化底子,很快就当上了村里孩子的老师。村民们喊她“白老师”,挺尊重她。她教书认真,还帮着干农活,慢慢融进了村子。不过,她心里还是有点放不下来,总想着找个能聊理想的伴儿。 那天,白春兰在田边走着,不小心滑进池塘,水深不会游泳,差点没命。就在这时候,宋振方出现了。他是个本地农民,老实巴交,干活利索,见她落水,二话不说跳下去把她救上来。这事儿让白春兰特别感动,对宋振方一下子有了好感。之后两人慢慢熟起来,她发现他踏实靠谱,跟别的知青看不起农民的劲头不一样,她挺欣赏他这点。 宋振方在村里名声不错,大家都说他是个好人。白春兰跟他处着,从朋友到有点感情,她觉得自己欠他一条命,报恩的想法在她心里扎了根。朋友劝她别冲动,说感动不是爱情,可她觉得自己选对了。她想着,嫁给他既是报恩,也能一起过日子,说不定还能改变点啥。于是,1971年夏天,她决定嫁给宋振方,满心憧憬着新生活。 婚礼挺热闹,村里人凑份子办了场简单的宴席。白春兰满怀期待,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个家。那晚,宋振方喝了不少酒,醉醺醺地回家。她看他这样,好心劝他洗洗脸睡得舒服点。她觉得自己这是关心,谁知道宋振方听了这话,脸色一变,抬手就给了她一个耳光。这一下,把她的梦全打碎了。她愣在那儿,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凉透了。宋振方啥也没说,倒头就睡,她却一夜没合眼。 这记耳光不是偶然,是个信号。她以为宋振方只是喝醉了,可接下来的日子证明,这不是一时的失态。从那天起,她的婚姻就蒙上了阴影。 婚后,宋振方的脾气越来越明显。他不爱说话,可一不高兴就发火,尤其看不惯白春兰教书。她喜欢上课,觉得那是自己的价值,可宋振方觉得她不该老往外跑,应该在家干活。他常冷嘲热讽,说她装清高。有时候喝多了,火气更大,摔东西是常事。她熬夜做的饭,他嫌凉了就扫地上;她改作业,他看不顺眼就撕了扔一地。她想跟他讲道理,可换来的不是骂就是推搡。 白春兰没放弃过希望。她试着忍,试着劝,觉得他当初救过她,总有好的一面。可宋振方的态度没软过,反而变本加厉。她怀孕那会儿,以为孩子能让日子好点,可一次吵架,他醉得没轻重,把她推倒了。她摔在地上,肚子疼得厉害,孩子没了。那一刻,她的心彻底死了。 流产后,白春兰身体垮了,心更垮了。她不想再耗下去,朋友早就劝她走,她也终于看清,这段婚姻救不回来。她提出离婚,宋振方闹了阵子,可村里人看不下去,村委也压着他签了字。办完手续,她收拾东西回了城。爸妈见她瘦成那样,心疼得不行。她找了份小学老师的工作,慢慢从阴影里走出来。 宋振方呢,村里人都知道他干的事儿,没人搭理他。他后来一个人过,日子越过越惨,没啥人提起他。而白春兰呢,教书教得有声有色,学生喜欢她,她也找回了自己。她没恨过谁,只是把那段日子当教训,活得更坚强了。 1971年那会儿,上山下乡是大事儿,知青们带着理想下农村,可现实往往不遂人愿。白春兰的故事不是个例,很多人的命运都被时代裹挟着。她想报恩,想改变,可撞上了粗暴的现实。那时候,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加上个人性格的冲突,都让她的婚姻成了悲剧。她不是没努力,可有些东西,靠一个人使劲是扭不过来的。
1971年,女知青白春兰嫁给了一名农民,只为报答恩情。在新婚之夜,当她劝丈夫去洗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4-29 18:55:07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