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四月底,经历了一场政策预期与市场现实的深度博弈。尽管部分投资者对政策会议释放的"活跃市场"信号抱有期待,众多利好加持有板块表现平平。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当前市场三大核心矛盾。 政策转向的"明牌"与市场验证需求 政策表述从"稳定"转向"活跃"确实传递出积极信号,但市场更关注具体实施路径。特别是人工智能板块作为政策重点领域,小高冲高后一路回落,显示市场对"集体学习人工智能"的利好已有预判,后续需要实质性的产业政策或资金配套落地。 业绩披露期的多空博弈 当前时点恰逢年报季报披露尾声,市场风险偏好受制于业绩不确定性。从跌幅榜结构观察,业绩不及预期的中小市值科技股成为主要抛售对象,这与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成分股中部分标的的调整形成印证。但值得关注的是,资金并未大规模撤离科技赛道,更多是持仓结构调整。 市场运行的技术特征 从技术层面分析,CNTAI50指数日线级别呈现"夹板形态":上方受制于30日均线(约2660点区域),下方在2620点形成短期支撑。这种窄幅震荡与外围市场强势形成反差,既包含对假期不确定性的防御心态,也反映出市场在等待业绩风险出清后的方向选择。量能维度观察,较前日略微缩量但未破关键支撑,属于健康的技术性调整范畴。 五月行情的潜在变量 随着业绩披露窗口关闭(4月30日),市场关注点将转向两个维度:一是政策层面能否推出激活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如产业基金、税收优惠等;二是资金面能否形成持续性的赚钱效应。参考2023年人工智能行情的启动特征,板块成交占比突破阈值(通常需达全市场15%以上)将是重要观测指标。当前科技板块的震荡蓄势,或为五月结构性行情奠定基础。 需注意节假日效应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且外围市场的利率政策变化可能通过港股科技板块形成传导。投资者宜重点跟踪两个信号:一是龙头科技股的业绩修正方向,二是市场量能能否维持在万亿之上。在趋势明朗前,控制仓位、聚焦确定性较高的细分领域或是较优策略。
基本天天都是主力资金出货,散户接盘,我冷眼旁观,这种情况已经两三年了。A股最乐观
【9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