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谁还敢买彩票?”湖北武汉一男子开彩票店多年,那天,一名老顾客突然拿出110

生而宅命 2025-04-28 22:10:15

“以后谁还敢买彩票?”湖北武汉一男子开彩票店多年,那天,一名老顾客突然拿出110万元购买足足6096张彩票,彩票店老板多番劝解,希望顾客理智一些,注意风险,顾客不听一意孤行,结果血本无归,顾客不乐意要求老板退钱,老板拒绝之后却被顾客告上法庭,法院怎么判? 2024年4月,武汉东湖高新区法院的法槌敲下,宣判王常顺败诉,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这起引发关注的彩票纠纷,源于一名足球迷的一场精心算计,却最终以血本无归而告终。 王常顺是个不折不扣的足球迷,他的痴迷程度堪称疯狂——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能不看比赛。球队赢球时,他会手舞足蹈如同精神失常;输球时,他会捶胸顿足仿佛天塌下来。这种近乎偏执的热爱曾差点让他的婚姻破裂,幸亏亲友劝说,妻子看在孩子份上才没有离开他。 2023年7月,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夜晚。王常顺一反常态,联系到彩票店老板李军,要投注一笔让人咋舌的巨款。"我要买7万的半全场胜负,104万的胜+平+。"这个决定让李军倒吸一口凉气。平日里,王常顺买彩票都是小打小闹,虽然也中过奖,但总体上是亏多赢少。 "你要想清楚啊,这可不是小数目,你这个年纪都是拖家带口的,赢得起输不起,风险太大了!"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彩票店老板,李军反复劝说。但王常顺坚持自己是理性投注,胸有成竹地表示决心已定,不会放弃。 李军无奈之下,给王常顺发送了大额投注预约和实名登记二维码,让他填写资料。但他不知道的是,王常顺留了一手——在填写身份证号码和名字时,他故意填写了错误信息。王常顺打的如意算盘是:如果赢了没事,凭票就能兑奖;如果输了,就可以以彩票店和体彩中心未尽实名制管理责任为由,追回损失。 由于金额巨大,且比赛当晚就要开始,李军紧急联系了其他彩票代销点,分多次通过多台机器下注了6096张彩票,总额约110万元。当晚,王常顺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等待比赛结果,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若他押的队伍赢了,他将一夜暴富;输了,他还有"退路"可走。 他的"退路"源于财政部和体育总局2020年10月19日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调整单场竞猜游戏规则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购买彩票要实名登记,且单台销售终端周末单日销量不得超过5万元。王常顺认为,凭借这一规定,他可以以实名信息错误为由,主张购买行为无效,进而要求赔偿损失。 然而,比赛结果令他失望——他押注的球队输了,110多万元全部打了水漂。2023年11月,王常顺一纸诉状将李军和湖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告上法庭,要求他们赔偿自己的全部损失。 当2023年11月,王常顺怒气冲冲地拿着一纸诉状将彩票店老板李军和湖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告上法庭时,这场争端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血本无归的王常顺寄希望于法律,要求对方赔偿他投注的110多万元。 "姓名、身份证号都是错误的,彩票实名信息跟我本人都对不上,而且你们一开始就违反了通知规定,合同是无效的,你们应该把钱退我。"在2024年2月的庭审现场,王常顺据理力争。他的依据是2020年10月19日财政部和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调整单场竞猜游戏规则有关事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对大额投注购彩者进行预约和实名登记,且未经体育彩票销售机构同意,单台销售终端周末单日销量不得超过五万元。 面对指控,彩票店老板李军感到十分委屈:"你下注,我给票,我们就已经达成有效合同,不存在违规,也不需要赔偿。"李军强调,大额投注预约和实名登记表的信息错误是王常顺故意错填的,而且所有彩票都已转交给了王常顺。 湖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抗辩:预约实名信息不对,并不影响中奖人最终中奖,因为彩票不记名不挂失,唯一的兑奖依据就是彩票本身。而且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购彩者,王常顺应当知道购彩行为具有风险。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特别询问王常顺为何填写错误信息,王常顺辩称是"不小心填错的",声称当时"可能还有不想买的情绪,确实心里有波动"。这一解释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经过详细审理,法院认为三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大额彩票投注限额规定和合同有效性认定问题上。法院指出,彩票合同具有特殊性,属于射幸合同,在开奖前是否中奖并不确定,不应在开奖后将未中奖的彩票认定为损失。同时,实名登记填报中约定,最终结果以购彩者的实际交易情况为准。 虽然体彩中心未核实证件信息存在瑕疵,但这并不影响合同的履行。更重要的是,案件争议焦点中提到的《通知》属于体彩中心上级管理单位发布的管理型规定,不属于《民法典》规定的效力型规定,因此不能因为违反该规定就认定销售合同关系无效。

0 阅读:1162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