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大明皇后徐妙云去世。朱棣痛不欲生,不吃不喝为皇后守灵,可深夜却将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招进宫里,推心置腹道:“你姐姐刚去世,朕想立你为皇后,你放心,朕一定不会亏待你。” 永乐五年(1407年)初冬,北京皇宫内弥漫着哀伤的气息。46岁的徐皇后徐妙云刚刚驾崩,朱棣悲痛欲绝,竟不吃不喝,日夜守在灵前。朝臣们都说,这位征战沙场的铁血皇帝,此时却像个失去心爱之人的普通男子,痛苦难耐。 "皇后走了,朕心如刀绞..."朱棣望着徐妙云的灵柩,泪如雨下。他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洪武六年(1373年),年仅18岁的他被父皇朱元璋召见,告知将要和大功臣徐达的长女徐妙云结为连理。 那时的徐妙云是远近闻名的"女诸生",聪慧过人,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婚后,她被送到马皇后身边学习为人处世和管理后宫之道。这段经历让徐妙云受益匪浅,为日后成为一代贤后奠定了基础。 婚后九年,徐妙云为朱棣生下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共七个孩子。夫妻二人感情甚笃,形影不离。朱棣常对身边人说:"皇后不仅是朕的妻子,更是朕的贤内助。"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徐妙云随朱棣去了北平。当时朱元璋已驾崩,朱允炆即位。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促使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 "那时要不是有皇后坐镇后方,朕又怎能安心征战?"朱棣站在灵前回忆道。徐妙云作为徐达长女,不愧是将门虎女,文武双全。她在朱棣前线拼搏时,稳定地守护着后方,显示出非凡的才干和胆识。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成功登基,徐妙云被立为皇后。她学习马皇后的榜样,管理六宫井井有条。更难能可贵的是,徐妙云从不因皇后身份而骄纵,反而会在适当时候,对朱棣"忠言逆耳"。朱棣虽刚愎自用,却能听进妻子的劝谏,二人相得益彰,堪称天作之合。 此时,大臣们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催促皇帝立新后。但朱棣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徐妙云不可替代。然而,作为一国之君,朱棣也明白后位不可久悬。经过一年的思考,他的目光落在了徐妙云的妹妹徐妙锦身上。 永乐六年(1408年)的一个深夜,朱棣秘密召见了徐妙锦。在昏黄的灯光下,28岁的徐妙锦与姐姐徐皇后有八分相似。朱棣心中一阵悸动,推心置腹地说道:"你姐姐刚去世,朕想立你为皇后,你放心,朕一定不会亏待你。" 当朱棣满怀期待地向徐妙锦表达了立后意愿后,他万万没想到会得到一封斩钉截铁的拒绝信。徐妙锦在《拒永乐帝书》中写道:"我生性淡泊,不配母仪天下。"随后,她更是采取了决绝的行动——削发为尼,彻底断了朱棣的念想。 徐妙锦不愧是徐达的女儿,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天生丽质,才情出众,本可以荣登六宫之首,却偏偏选择了青灯古佛的清净生活。面对这样的局面,就连雄才大略的朱棣也无计可施,只得由她去了,甚至从此不再提立后之事,只命王贵妃总理六宫事务。 朱棣失望之余,很快将感情转移到了一位来自高丽(朝鲜)的女子身上——权氏。据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所言:"权娘娘七分神似徐妙锦。"这也许正是朱棣一眼相中权氏的原因。权氏不仅貌美如花,还擅长吹箫,箫声婉转悠扬,绕梁三日不绝。朱棣听得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不久便将权氏封为贤妃,让她掌管后宫事务,还将其父权永均封为光禄卿。 然而,好景不长。权贤妃在跟随朱棣北征途中,突然中暑暴毙。朱棣又一次陷入悲痛,但当时并未深究其中缘由。 三年后的一天,宫中突然爆发了一场争吵,权贤妃的婢女情急之下脱口而出:"别以为我不知道,我们家主子就是被吕美人毒死的!"这一惊人之语引起了轩然大波。朱棣立即派人调查,发现吕美人曾咒骂贤妃"这个位子坐不了几个月"。 在酷刑之下,吕美人招认了罪行:她派身边太监在宫外一个银匠家中取了砒霜,然后趁机掺入胡桃茶中,骗权贤妃喝下。真相大白,朱棣震怒,将吕美人身边的太监、宫女以及卖砒霜的银匠全部处死。 然而,权贤妃死后的第十一年,后宫又起波澜。一个叫贾吕氏的嫔妃和一个鱼姓宫女因与太监有私情被发现,双双自杀,史称"吕鱼之变"。朱棣觉得蹊跷,于是严加追查,竟揭露出一个惊天秘密:吕美人并未毒害权贤妃,而是被吕嫔妃诬陷。真正想要谋杀皇帝的,是自杀的吕嫔妃本人。 得知真相的朱棣彻底震怒。他命令将吕嫔妃宫中所有宫女全部凌迟处死,据《李朝实录》记载,此次被连坐杀害的宫女竟多达2800余人!更可怕的是,朱棣每次都要亲自到场,目睹这些人被剐杀。这场血腥屠杀持续了数日。 正当杀戮最烈之时,紫禁城的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被烧为灰烬。朱棣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残暴,随即发布《罪己诏》,其中提到:"莫非有冤案,是非曲直没有辩解吗?"
公元前52年,太子刘奭去拜见皇后。皇后突然叫了五个宫女出来,让刘奭挑一个侍寝。刘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