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滴几滴我的核心技术,水就能变成油!”1984年,公交司机王洪成宣告,自己突破了世界难题,成功研制出“水变成油”的高尖端技术,在向大众展示后成果,这项“技术”一度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那么,“水变成油”最终的秘密是什么呢?既然如此神奇,又为何没有大规模生产呢? 2019年5月,南阳市日报发布了一则轰动全国的新闻:《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市委书记点赞!》。报道称,车辆只需加水就能行驶,不需要汽油。这则消息引发了全国热议,最终,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各种质疑声中于2019年底宣告破产。 那是在1984年,哈尔滨市的一名公交车司机王洪成突然宣布,自己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洪成基液",只需在水中加入几滴,就能将普通的水变成燃料。这种"水基燃料"据说一点即燃,热值高于普通汽油、柴油,且无污染,成本极低。 王洪成生长在一个农民家庭,只读过四年小学,甚至还被开除过两次。他展示的初中毕业证,其实是他辍学期间用猪肉向老师换来的。尽管教育程度有限,但王洪成的头脑却十分灵活。他从书上读到"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让水在不分解的情况下直接燃烧呢? 改革开放初期,正是民间科学热潮兴起的时期。各种"民间发明家"纷纷涌现,甚至有人宣称"推翻牛顿定律"。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洪成看准时机,决定通过"水变油"技术一举成名。 王洪成的"水变油"展示十分具有说服力。他经常做公开演示:先让现场观众取一杯水,然后滴入几滴"洪成基液",稍等片刻,点燃后,火苗会从水中窜出,引得观众惊叹不已。这种表演最终引起了哈尔滨一位公安局副局长的注意,他决定亲自去现场调查。 在副局长的见证下,王洪成表现得自信满满。他让副局长亲自从厨房接来一桶水,然后从桶中舀出水让副局长尝一口确认。接着,王洪成加入"洪成基液",水变成了浅红色。他将这些水装进易拉罐,密封后点火,火焰猛地窜出。 媒体的广泛报道使王洪成一夜成名。报纸、电视称他的发明为"中国科技发明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重大发明",甚至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官方的背书更是为王洪成增添了可信度。1993年6月,在副省长和副市长的见证下,哈尔滨67路公交车宣布全部使用"洪成燃料",十几辆公交车在彩旗飘扬和欢呼声中驶上了街头。 当全国各地企业争相投资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时,几乎没有人想到这场轰动全国的科技神话最终会以一场骗局收场。在资金如潮水般涌入的同时,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提出质疑。 然而,王洪成对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始终讳莫如深,他借口"专利技术怕被偷",拒绝向任何人透露配方。即使有关部门为了让他交出配方造福社会,答应给他一个相当于副部级的能源局长职位,他仍然坚持保密。这种反常举动引起了更多怀疑。 专家们很快揭开了王洪成的骗术:所谓的"水变油"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魔术表演。小型展示中使用的是碳化钙粉末与水反应产生的乙炔气体,或简单地在水中加入可燃油料;而那段著名的录像带实验则是通过王洪成妻子递给他事先准备好的、内壁涂有汽油的易拉罐来完成的。大型实验更为巧妙:水泥池下方隐藏着油池,通过水泥墩中的暗管将油送入水中。 "膨化燃料"的真相更为简单:不过是将油和水混合,再加入肥皂等物质制成的乳化液。这种混合物虽然能够燃烧,但会严重腐蚀发动机。1993年使用"洪成燃料"的哈尔滨67路公交车,几个月后发动机就全部被腐蚀,国家为此付出了大量修理费。 汕头友发公司副经理赵展波的经历是众多受害者的缩影。1994年2月,赵展波等人慕名前往哈尔滨,被王洪成的现场表演所迷惑。回到汕头后,他们租用了1200平方米的库房,花费近6万元租金和维修费。当年5月,赵俊峰带着30万元汇票从王洪成处购买了5.15吨"重油膨化剂"和搅拌器图纸。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按照王洪成的配方调配,"膨化重油"始终油水分层,无法使用。 最终,友发公司损失240万元,赵展波个人赔了60万元,其中45万是高利贷。被骗后,赵展波天天被讨债,只能东躲西藏,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四分五裂。 随着受害者越来越多,对王洪成的举报也越来越多。1995年6月8日,哈尔滨实业房地产开发公司上书国务院;同年8月1日,何祚庥、严谷良等科学家紧急上书党中央、国务院,揭露王洪成十多年来的诈骗活动。 1996年1月,公安部要求黑龙江省公安厅迅速调查此案。随后成立了"9614"专案组,经过半年的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1996年10月10日,警方将王洪成逮捕归案。
五十年脑血栓专家解决了公交站台下面不能淋雨的世界性难题。有网友表示:第一次去
【5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