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这一波打击太精确了,没有精确情报根本就做不到。2艘运输导弹燃料的货轮,刚刚抵达港口卸货。就在仓库里发生了大爆炸,直接造成800多人伤亡。
伊朗这次港口爆炸确实够狠,但目前看更像是一场事故,而非有预谋的精确打击。不过从技术角度分析,伊朗的导弹和情报能力确实有值得关注的地方。
先说这次爆炸事件。4 月 26 日伊朗阿巴斯港的沙希德拉贾伊港口发生大爆炸,造成至少 28 人死亡、1242 人受伤,超过 1 万个集装箱被烧毁。
英国海事安全公司指出,爆炸可能与 3 月抵达港口的高氯酸钠有关,这种化学品是制造导弹固体燃料的关键原料。
美国《纽约时报》也提到,爆炸物可能是高氯酸钾,而伊朗此前进口的 1000 吨高氯酸钠足够生产 260 枚中程导弹的燃料。不过伊朗官方否认了军用物资的说法,强调爆炸是化学品储存不当引发的意外。
伊朗作为中东导弹技术强国,按理说对危险品储存应该有严格规范。以伊朗的 “征服者 - 110” 导弹为例。
这种射程 300 公里的弹道导弹配备了卫星修正惯性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可达 5 米,甚至能打击移动目标。
如果伊朗真的在港口储存导弹燃料,按常理应该有更严密的防护措施,而不是让化学品在港口滞留一个多月。这就引发了外界猜测,比如是否存在内部管理漏洞,或者外部势力的渗透破坏。
从情报能力来看,伊朗确实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其情报系统包括情报安全部、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的圣城旅、网络防御部队等,还通过什叶派宗教网络和地区盟友收集信息。
俄罗斯近年来也与伊朗加强了能源和军事合作,可能提供了卫星侦察或通信技术支持。
此外,伊朗的 “阿拉什”-2 巡飞弹能在 2000 公里范围内精确打击目标,需要实时情报支持,这说明伊朗在情报获取和处理上有一定基础。
不过,这次爆炸更可能是一场意外。首先,伊朗官方迅速成立调查委员会,并强调事故原因是化学品管理问题,这符合其维护国际形象的需求。
爆炸发生时正值美伊核谈判期间,伊朗若主动制造事故,可能会影响谈判进程。再者,以色列或美国若要实施精确打击,通常会采用无人机或导弹直接攻击,而非制造化学品爆炸这种难以控制的方式。
伊朗的导弹技术和情报能力确实对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例如,伊朗向俄罗斯提供的 “征服者 - 110” 导弹已用于乌克兰战场,而其高超音速导弹 “征服者 - 2” 采用乘波体构型,具备更强的突防能力。
这些武器需要精确的情报支持,包括目标定位、导航数据等。伊朗可能通过网络攻击、信号监听或内线渗透获取这些信息,比如 2020 年美军基地遇袭时,伊朗就利用了伊拉克境内的情报网络。
这次港口爆炸更像是一起因管理疏漏导致的工业事故,但也暴露出伊朗在危险品储存和供应链安全方面的短板。
伊朗的导弹技术和情报能力虽然先进,但要实施真正的 “精确打击”,还需要解决情报时效性、目标识别和武器协同等问题。
随着伊朗与俄罗斯合作的深化,以及地区局势的复杂化,其导弹威胁可能会进一步升级,而情报对抗也将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
元宇宙
伊朗一旦被调查出没有核弹头,马上会变成第二个伊拉克。
顶风尿三米
这群神棍头巾,还想抱着敌人的大腿喊爹,要学学金家,不硬顶迟早是伊拉克
一往无前
不用想,绝对是以色列干的
用户10xxx74
又是以色列人的杰作。
灵性智慧Nick
伊朗这种孱头,值得犹大人狠狠地打击。[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