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年春,马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看到有一个女子的尸体在路边暴晒,他于心不忍,脱下长衫盖在了女尸身上并且将女尸挪到一旁安葬,谁知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马铎,1380年出生在福建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村子里。家里种田为生,爹妈没啥文化,但知道读书能翻身。他爹是个老实巴交的佃农,靠租田糊口,娘靠织布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马铎把女尸拖进土坑时,手指甲缝里塞满了黑泥。这双手本该握笔杆子,眼下却刨坟掘土,他心里直打鼓:“耽误了时辰,赶不上殿试可咋整?”刚堆完坟头,天擦黑了,四下野狼嚎得瘆人。他摸黑往林子深处钻,突然瞧见个茅草屋亮着油灯,门缝里探出个包着头巾的农妇,眼珠子亮得像夜猫子。 农妇没吭声,指了指屋角稻草堆。马铎蜷着身子躺下,半夜冻醒一摸,身下稻草竟变成块冰凉的青石板。抬头一看哪还有什么茅屋?月光照着坟堆前的木牌子,正是他白天亲手刻的“无名氏之墓”。风里飘来句诗:“雨打无声鼓子花”,跟鬼火似的绕着他脑门转。 批判这事儿得扒开状元袍看针脚。马铎金殿上对出“雨打无声鼓子花”时,龙椅上的朱棣拍案叫绝,可没人问这妙句哪儿来的。民间传说总爱把成功归为“善有善报”,却忘了寒门书生走夜路刨坟的凶险——那年头野兽叼走的赶考书生,比中状元的多了去了。更讽刺的是,同样的善举在不同版本里变着花样:有说是修墓得梦,有说是农妇赠诗,连女尸都能变成狐仙报恩,活脱脱把现实苦难熬成一锅因果鸡汤。 马铎高中后回乡祭祖,县太爷敲锣打鼓送来“状元及第”匾额。老母亲摸着金匾掉眼泪:“当年你爹饿得啃树皮,愣是省下半碗糙米给你练字。”这话比那夜坟头的冷风更刺骨——穷小子逆袭的故事里,多少血泪被美化成传奇?就像他安葬女尸用的破长衫,史书只记“仁义之举”,却不说那是他唯一一件没补丁的衣裳。 二十年后马铎当上国子监祭酒,有学生问他:“若那夜没遇见女尸,先生还能中状元吗?”他捋着白胡子笑而不答,转头望见窗外槐花落进砚台,墨汁溅出个鼓子花的形状。
1411年春,马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看到有一个女子的尸体在路边暴晒,他于心不忍,脱
崆峒古韵长
2025-04-28 10:03: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