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迫击炮手陈宝柳在山上休息时,突然发现30多名日军和几名女性正在榕树下嬉戏。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迅速悄悄架起迫击炮,准备反击。 陈宝柳,生于1925年,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个农民,家庭成员众多,陈宝柳在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生活虽然不富裕,但父母勤劳务农,家里也算温馨和睦。 早年间,陈宝柳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农活,经常跟随父亲下地耕作或上山砍柴,他的体力非常出众,从小便展现出坚韧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上学的机会并不多,但他从不抱怨,反而把学到的一切知识视为宝贵。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宝柳慢慢意识到,若想改变命运,必须有一番作为。18岁那年,家乡因为战乱招募了大量的青壮年,陈宝柳也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普通的新兵。 初入军营的陈宝柳并未如其他人那般畏惧,反而极其兴奋,他的眼睛闪烁着渴望成为一名勇敢士兵的光芒。 经过简短的训练后,他随部队进入了战场,第一次面临生死时,他非常紧张,独自一人躲在战壕里装死,侥幸躲过敌人的巡查,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这一经历也让陈宝柳迅速成长,他开始明白战场上的残酷以及如何生存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宝柳的作战经验越来越丰富,渐渐展现出自己的天赋。尤其在迫击炮的操作上,他迅速掌握了复杂的技巧,成为了部队中的得力炮手。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部队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并为他配备了两门珍贵的迫击炮。这次新装备的引入让陈宝柳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也让他成了部队中的战术核心。 1945年,陈宝柳所在的部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行军途中在一座山顶暂时歇息。长时间的行军使得士兵们都显得疲惫不堪,大家纷纷找地方休息,补充体力。 而年轻力壮的陈宝柳没有选择休息,反而主动承担了警戒的任务。虽然已经走得筋疲力尽,但他依旧保持警觉,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一片寂静的环境中,陈宝柳目光敏锐,耳朵也没有放松对四周的监听。突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低语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静悄悄地起身,悄无声息地走向声音来源的方向。 经过一番观察,他发现不远处的树林下有一群日军士兵正在休息,其中还包括几名日本女人。敌军的警觉性极低,似乎并没有做好防备。 陈宝柳迅速判断,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若能快速行动,必定能给敌人致命一击。 他毫不犹豫地快速返回原地,拿起自己心爱的迫击炮。心脏剧烈跳动,他深吸一口气,迅速调整好炮口,对准敌人所在的位置。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他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 炮弹发射的那一瞬间,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彻山谷,炮弹精准命中敌军中心。敌人还未反应过来,周围的树木被炸成碎片,烟尘弥漫,混乱瞬间蔓延。 陈宝柳并没有停歇,快速调整炮弹继续瞄准发射,第二颗炮弹再度爆炸,几乎在短短几分钟内,敌军便已经被彻底歼灭。 周围的战友们听到炮声之后纷纷赶来,看到陈宝柳的成功行动,虽然一开始他们对他擅自开炮心存疑虑,但在得知事情经过后,纷纷为他的勇敢和机智点赞。 指挥官也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次行动极为成功,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仪式。陈宝柳年仅20岁便被授予了“炮神”之称,成为全军的英雄。 1945年,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陈宝柳也迎来了自己的一段平静时光。战后,他像许多退伍的士兵一样回到家乡,无锡的家里等着他重返平凡的生活。 对于陈宝柳来说,虽然战争带给了他无数的生死考验和痛苦回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没有放弃为家乡、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初心。 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陈宝柳进入了无锡市的纺织厂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尽管他的身边生活日趋平稳,但内心深处的那股家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始终未曾改变。 即便年事已高,他依然活跃在许多公益活动和讲座上,时常受邀到学校分享他的战争经历,并向青年一代传授爱国主义精神。 陈宝柳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详细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的所见所感,尤其是亲历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以及常德会战等历史性战役。书中不仅记录了战争的残酷,更传达了他坚强的信念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宝柳的名字逐渐成为了激励后人的传奇。他的事迹被无数人传颂,成为了英雄的象征。2015年,已是90岁高龄的陈宝柳受邀参加了国家举办的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并获得了纪念奖章,以表彰他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陈宝柳的故事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无锡市政府为纪念这位英勇的战士,设立了“陈宝柳烈士纪念馆”,展示了他曾经使用过的军服、武器以及他荣获的奖章和证书等文物。 无锡市各大中小学校也每年开展“学习陈宝柳精神”的活动,以教育下一代铭记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直到陈宝柳去世,他依旧是那个朴实无华的老兵,虽然步履蹒跚,但那颗为国为民的心始终坚定。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热血与无畏,也让后人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与牺牲。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10评论】【49点赞】
鑫想事成
[裂开]画蛇添足。特别是最后抗日战争45年结束。那时候他20岁。八十年代最少他也应该是60几岁了。还安排进纺织厂工作。早就到退休年龄了。编故事要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