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50年,70岁的北魏宰相崔浩,被关在囚车里送往平城南郊斩首。十几个士兵轮流

亲姐姐的安安 2025-04-28 08:49:03

公元450年,70岁的北魏宰相崔浩,被关在囚车里送往平城南郊斩首。十几个士兵轮流朝他身上撒尿,尿液顺着崔浩花白的胡须往下流。崔浩痛苦地大叫,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却无人同情他。 崔浩出自清河崔世,官宦之家,祖上都是做官的,且家族世代联姻也都是大族,出身显赫,自小接受的就是贵族教育。 他喜欢文学和历史,对古往今来的史实都能娓娓道来,又擅阴阳玄象。 古籍记载崔浩样样精通,无人能及,才学出众。也正因他的才学,历任三朝皇帝,各个都对崔浩较为器重。 而且,他能言善辩,初期办事也耿直刚正,深得皇帝信任。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很欣赏崔浩的才华,尤其是觉得他的书法不错,便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工作。拓跋珪这个人很有故事,苻坚于淝水之战败后,拓跋珪辗转之后复国,并逐步称雄。 他强娶了自己的二姨贺氏(我们之前有具体讲过。)晚期他又沉迷寒食散,吃得整个人精神恍惚,猜忌多疑,刚愎自用,动不动就处罚大臣,稍微有一点不满就是喊打喊杀,导致好多人称病不敢上朝,宁可不干活,也不能干错活。 崔浩就从来不怕这种事,他每天正常上班打卡,有时候还熬夜加班不回家,道武帝心疼他,还让人给他送夜宵吃。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崔浩从来没惹怒过道武帝,可见他做事除了有分寸之外,也是个聪明的人。 他常自比张良,算无遗策。 正因为和皇帝走得太近,对北魏的历史就知道得太多了,知道得太多,往往都会没命,崔浩就死于这一点。 拓跋珪被自己的亲儿子弑杀了。 仅在他这一朝就出了很多丑闻。 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后,对崔浩仍旧委以重任。而且这个皇帝本身就喜欢阴阳学说,崔浩简直是投其所好,正好拿捏他。 有一次,明元帝就说在后宫看见兔子了,结果门卫说根本没有兔子进来,皇帝就问崔浩:这是咋回事捏?崔浩说:天道和人事相辅相成,看样子,要有人给你献妃子了。 果然,第二年,后秦就给明元帝送了美人过来,明元帝对崔浩深信不疑。后来北魏都城闹灾荒,百姓吃不上饭,大臣和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大臣就建议皇帝迁都。 崔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说:“国都是最繁盛也是地方最广的,你迁都到其他地方,容纳不下这么多的百姓,如果只是咱们走了。她们怎么办?” “再说了迁都这么大的事也瞒不住,一旦走了,百姓就知道咱们国都出了问题,军心涣散,民心也散了,弊大于利。” 皇帝觉得崔浩有理,这才按下迁都的念头,并根据崔浩的提议,将穷苦的百姓放到其他州县,并给与赈灾抚恤,顺利渡过了难关。 明元帝为此还赏了崔浩妾室和衣服,基本大事小情凡是抉择不了的,都要问一问,尤其是占卜阴阳,必征询崔浩意见。 明元帝驾崩后,太武帝继位,崔浩仕途迎来一点波折。 朝中大臣早就看他不爽,为人耿直,又常得君主宠爱,便合起伙来排挤他。导致太武帝初期不得不罢黜他在家,但遇到事了还是会找他来问。 在太武帝时期,崔浩干了三件要命的事。 第一,崔浩喜欢道家,厌恶佛家。崔浩曾亲见寺僧藏匿武器,便和太武帝一起灭佛,当时“一境之内,无复沙门”,朝野间怨声载道。 第二,崔浩任人唯亲。崔浩自恃才略及太武帝的宠任,专制朝权。一次性提拔十多个自己的人直接空降,将手下老员工的升迁路一下子堵死了,树敌过多。 第三年,太武帝让他修史书,把北魏的事记录下来传给子孙。结果有人建议不仅要写书,还得刻在石碑上,让百姓们也看看。 这本来是个邀功的活,但坏就坏在崔浩知道得太多,人又不变通耿直,他把北魏那点破事全都写上了,还事无巨细。别的不说,就光拓跋珪一朝就够人寒碜一把的。 于是有人弹劾崔浩故意宣扬北魏丑事,皇帝一怒将其处斩,夷五族。 崔浩在被行刑的时候就经历了开篇那一幕,70岁了,落了个晚节不保。

0 阅读:0
亲姐姐的安安

亲姐姐的安安

亲姐姐的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