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出现一种独特火器——抬枪,因需两人抬行得名。其由滑膛枪改良,枪管近三米、重超三十公斤,一人肩扛枪身作支撑,另一人瞄准点火。作战时凭借长射程与密集火力压制集群目标,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作用。该枪无需畜力,两人即可抬行,适应复杂地形,是19世纪清军兼具机动性与杀伤力的过渡性装备。 在安庆、天京(南京)等攻防战中,抬枪凭借远距离压制火力,有效打击太平军的密集冲锋与城楼防御。湘军记载称其 “一发可洞穿数人,群贼披靡”。湘军将领胡林翼在《胡文忠公遗书》中提及 “抬枪队每营编二十杆,遇贼阵密则齐发,贼多伤亡”。
一直没搞明白,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三万清军精锐团灭,对方伤亡极小。当时清军已经
【9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