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演员冯远征说:“有天,我岳母突然给丹妮打电话,当时是我接的,我说喂,她说,我是妈妈呀,我说哎呦,妈妈您好,有事吗?她突然吞吞吐吐地说,说我找京京,你把电话给她。 冯远征笑着说完,大家也都笑了,但笑声背后,其实藏着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原来,这一切都源自于冯远征在2001年参演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角色——那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家暴男“安嘉和”。 这部剧可以说是中国影视史上的一部警世之作,也正是这部剧,将冯远征送上了家喻户晓的地位,但同时也给他贴上了“阴狠、恐怖”的标签。 戏里,他是控制欲极强、手段暴戾、让人窒息的丈夫;但戏外,他却是温柔体贴、谦和有礼、极度爱妻的好男人。 说起这通电话的背后,其实也带着一丝“家庭小剧场”的味道,冯远征的妻子梁丹妮,小名叫“京京”,是他的同窗、同事,也是他人生的伴侣。在 剧中饰演家暴男之后,一时间舆论如潮水般袭来。 观众太入戏,甚至连他的岳母都不免有了疑虑——“我女儿嫁的,真的是他本人,还是安嘉和?” 那通电话的语气、话风和小心翼翼的措辞,透露着丈母娘的担忧与不安,她不是不信女婿的为人,而是那部剧实在太逼真,太压抑,太让人后脊发凉了。 她甚至都不敢当面问,只能用这种迂回的方式“确认女儿的安全”。 梁丹妮立刻就反应了过来,连声说:“妈,没有没有!他对我可好了!”这句话既是对母亲的安抚,也是对丈夫的肯定。 但这一误会,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一件事——冯远征把“安嘉和”这个角色演“活”了。 他的表演真实到让人恨得牙痒痒,真实到让观众无法将戏里的形象与他本人剥离。 其实,不止是丈母娘,很多观众也有类似的“入戏过深”。 冯远征曾无奈地说:“我走在街上,有人一看到我就绕路,还有人对我怒目而视,甚至有人喊我‘渣男’。我一开始真的有点委屈,但后来也理解了大家的感受。” 一个演员,如果能让观众入戏至此,无疑是成功的。 冯远征就是这样一位“演什么像什么”的实力派,后来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一路走来,他扎根舞台、深耕影视,从未借助炒作或者流量搏出位,而是靠一部部沉甸甸的作品赢得观众的尊重。 除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冯远征还参演了《梅兰芳》《手机》《建国大业》《生死线》《狼毒花》《忠诚》《大秦帝国》等众多影视剧。 不论是正派还是反派,他都能收放自如、收获好评。 在舞台剧方面,他同样实力不俗,主演过《茶馆》《李白》《屈原》《司马迁》《天下第一楼》等,被业内公认为“戏比天大”的演员典范。 而在生活中,他和梁丹妮相濡以沫三十余年,恩爱如初。 梁丹妮曾在采访中说:“他是个特别温柔、细腻的人,生活中什么事情都替我考虑得很周到。他做饭也好,照顾人也好,都是发自内心的。” 两人没有孩子,但他们把彼此的感情经营得像一部恒久温暖的剧,从不需轰轰烈烈,却耐人寻味。 从“安嘉和”到“国家话剧院院长”,冯远征经历了事业的起伏、公众的误解,也见证了演艺道路上的光与影。 他从未急于撕掉“家暴男”的标签,而是用一个又一个深情、正直的角色慢慢让观众认识那个真正的冯远征。 今天,当我们再回头看那通丈母娘打来的电话,不禁莞尔。 那是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担忧,也是一位演员因太投入而引发的“角色反噬”。 但更是一位艺术家,用心演戏、用情生活、用时间洗净误解的真实写照。 冯远征说:“我不怕被记住角色,我只怕演不出真情。” 正是这份不懈的追求,让他走到了今天,也让观众明白,戏是戏,生活是生活。而那个让人发颤的“安嘉和”,也只是冯远征演艺路上的一个注脚。
有一次,冯远征在哈尔滨,吃铁锅炖大鹅,邻桌一年过半百的大妈,照着他的后脑勺“啪啪
【4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