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美国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和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会见的时候,意外的要求亚开行终止对于中国的贷款,并且要求中国从亚开行彻底“毕业”。美国这一次罕见地把中国作为谈判的主题,看似突然,实则背后藏着三个耐人寻味的小心思。 第一个小心思是 “威胁牌”。美国在亚开行的出资比例约 14.8%,虽然不是最大股东,但仗着自己是 “话事人” 之一,就想以 “断供” 相要挟。不过这招可能有点虚张声势 —— 亚开行的决策需要成员国投票,日本作为最大股东(15%)都没吭声,其他国家更不会轻易买账。而且中国在亚开行的贷款规模其实不大,2024 年数据显示,中国获得的贷款仅占亚开行总贷款的 3.7%,主要用于绿色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就算美国真的 “断供”,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替代渠道也能补上缺口。 第二个小心思是 “谈判筹码”。最近美日正在为汽车关税、农产品市场开放等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美国想让日本多买美国汽车,日本却要求美国降低牛肉关税。贝森特突然拿亚开行开刀,很可能是想在谈判桌上多抓一张牌 ——“你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就给中国使绊子”。不过日本也不是省油的灯,首相石破茂已经公开表示 “不会为了关税协议牺牲国家利益”,甚至传出日本考虑抛售美债反制。这种情况下,贝森特的 “筹码” 能不能奏效,还得打个问号。 第三个小心思是 “选边站队”。美国近年来在国际组织里搞 “二选一” 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联合国到 WTO,再到这次的亚开行,美国总想逼着各国表态 “跟我走还是跟中国走”。但现实很打脸 —— 亚开行 68 个成员国里,49 个来自亚太地区,这些国家更关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而不是当美国的 “马前卒”。比如印度,作为亚开行的重要借款国,每年从亚开行获得几十亿美元贷款,怎么可能为了美国的要求放弃自己的利益? 这件事背后的本质,是美国的焦虑和黔驴技穷。美国国债已经突破 36 万亿美元,每年利息支出比军费还高,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想用 “长臂管辖” 干涉国际组织,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亚开行不是美国的 “私人银行”,成员国也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中国在亚开行的贷款本来就以市场化原则运作,美国的无理要求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其霸权嘴脸。
美联储为何铁了心不降息?或许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看透,无论美国内部如何争斗,联储的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