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在现场# 最近趁着上海车展,受特斯拉的邀请去参观了上海的超级工厂还有刚刚建成的储能超级工厂。(因为现场不让拍照,大伙就看个长文吧)
其实我一直觉得,超级工厂对特斯拉来说,就是一个像车一样的产品。
具体的参数我就不念了,我来说点有意思的点。最厉害的还是被称为“车轮上的仓库”颠覆性物流系统(WOW)。
它没有固定仓库,集装箱即仓库,工厂内不设传统仓库,而是在车间外墙 “凿” 出数十个 “码头”(dock),每个码头对应特定生产线的物料需求。供应商将零部件预装在标准集装箱内,由卡车直接运输到对应码头,卸料后集装箱立即返回供应商处补货,形成 “运输 — 卸货 — 循环” 的闭环。例如,Model Y 总装车间的座椅、电池等大件部件,通过集装箱直接送达装配工位,周转时间压缩至传统模式的 1/10。
这个模式颠覆了汽车制造业 “先仓储后生产” 的传统逻辑,推动供应链向 “实时响应” 进化。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 95%,周边 400 多家供应商依托 “4 小时物流圈” 和 WOW 系统,形成 “零延迟” 协同网。没错,特斯拉超级工厂旁边就是宁德的电池工厂。
其实有不少先进的制造工厂目前都是这个模式,比如宝马的里达工厂
其次再说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里面的自动化程度明显不如造车的厂子,而且新房的油漆味儿也很重。但别看是个新厂子,它可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占地约20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规划年产新一代特斯拉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 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瓦时,这啥概念?相当于5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Megapack 储能系统的优点那可太多了。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部署灵活,能够可靠、安全地为电网存储及供应能源,不用建天然气调峰电厂,还能避免断电。而且所有储能系统发货时都已经完全组装好,随时可用,有效降低了复杂性,实现快速安装。系统维护成本低,还有长达20年的质保服务,还能通过OTA远程软件升级持续优化功能。
现场也看了一个储能柜的规模,左边三列右边三列,电池热管理这些都放在中间,并且每块电池都是“热插拔”,并不是靠复杂的线束连接,所以哪块坏了就换哪块,方便维修。当然这玩意目前还是商用且基本全部出口,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是Powerwall,国内有不少效仿的家用储能系统,记得王思聪家里好像就装了这玩意。但因为中国国家电网的稳定性,大概率这玩意也很难在 c 端铺开。
希望后续特斯拉能把超级工厂再开放一点,定期组织点车主去参观什么的。要不就联合乐高出个工厂的模型吧,出必买。[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