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因车祸身亡,蒋介石对此心生疑虑,便质问戴笠:“林森主席的车祸,该不会是你搞的鬼吧?” 1943年深秋,重庆,抗日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去,此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已经过世几个月了,但他遭遇的那场车祸,始终是人们私下议论的话题。 连蒋介石也按捺不住,将心腹干将、军统负责人戴笠召至跟前,直接问道:“林主席那件事,跟你手下的人有关吗?”戴笠听后急忙摆手,连声否认。 这寥寥数语的交锋背后,是一桩让国民政府最高层颇为不安的悬案。 三个月前的一个下午,76岁的林森正乘车准备前往加拿大使馆参加活动。谁也未曾料到,车辆行至一处弯道时,路旁竟猛地冲出一辆军用大卡车。 司机为紧急避让,方向盘打得太急,导致轿车失控撞向路边的大树。撞击相当猛烈,轿车后门都被撞开,坐在后座的林森甚至被甩出了车外。 然而,接下来的情形却有些出人意料。摔落在地的林森,最初似乎伤得不重,随从人员惊慌地将他扶起,他还能自己拍打身上的尘土,并且惦记着外交活动不能耽误,催促司机继续赶路。 可是,当车辆抵达使馆时,这位老主席已经瘫软在座位上,人事不省了。 林森的地位非同寻常,他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国民党早期的核心成员,福建组织的创始人,无论在党内的资历还是声望,都鲜有人能比。 从反对袁世凯到军阀混战年代,他的政治立场一向明确而坚定。后来在胡汉民等党内元老的支持下,他出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 尽管这个主席职位更多是象征意义,实际权力掌握在蒋介石手中,但在全民抗战的艰苦时期,林森的作用却是旁人难以替代的。 当时的国民党内部派系众多,相互间的矛盾也不少。林森为人处世向来超脱,不掺和权力争斗,也不拉帮结派,行事圆融,善于从中调和,是维系内部某种程度上团结的重要人物。 各派势力无论如何争斗,对这位老主席总还保持着几分敬意。有他在,纷繁复杂的政局似乎就多了一个缓冲,对内有助于凝聚人心,对外也代表着国家的一种形象。 这样一位各方基本都能接受、扮演着稳定角色的重要人物,却遭遇了如此离奇的车祸,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 林森被迅速送往医院抢救,但情况一直很严重,长时间昏迷,并且半身瘫痪。从美英盟国的首脑,到远在延安的中共(毛泽东特地派周恩来前往重庆探望),各方都对此事表达了高度关切。 蒋介石亲自下令“禁止探视”,对外解释是为了让主席能够安静休养,但这反而让外界的猜测更加多了起来。 “恐怕不是意外”的说法,早已在重庆悄悄流传。连蒋介石自己,内心恐怕也充满了疑虑,否则也不会有后来当面质问戴笠的那一幕。 戴笠领导的军统,其能力确实足以执行各种秘密任务。但是否敢对林森这样的元老级人物下手?这其中牵涉的政治风险实在太大。 对于蒋介石来说,林森或许在某些时候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但在抗战进行到关键阶段,除掉这样一位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只会引发更大的政治风波,实在算不上明智之举。 就在人们猜测林森或许能逐渐康复时,他的病情在平稳了一个多月后,于8月初突然恶化,最终不幸离世。 林森的去世,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哀悼。这位一生倡导民族大义、坚持抗战到底的老人,曾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示肯定,也曾痛斥汪精卫的卖国行径。 他生前常常挂在嘴边的“抗战必胜”,是支撑许多国人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之一。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没能亲眼看到胜利到来的那一天。 至于1943年重庆街头的那场车祸,到底是一场不幸的偶然事故,还是隐藏着未曾公开的政治算计? 这桩公案,终究没有留下确凿的答案,只剩下一团迷雾,供后人不断揣测与解读。 来源:辛亥革命元老林森——2023-06-15·团结报党派e家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4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