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还敢养猫吗?”重庆,一女子养了4年的猫突然攻击她,女子的头和耳朵都被咬

子焓 2025-04-27 12:31:22

“看完之后还敢养猫吗?”重庆,一女子养了4年的猫突然攻击她,女子的头和耳朵都被咬伤,全身上下也被抓的没有一处是好的!女子去医院,被告知需要一个星期的治疗。而女子还不忍心,只是将猫放生了!网友:猫是养不熟的,狗才是最忠诚的朋友? 2024年4月21日傍晚,重庆渝中区的老小区里,林晓雯蹲在猫爬架前拆进口猫粮包装,暹罗猫"糖糖"像往常一样用尾巴轻扫她手腕。 这只猫他养了1460天,每天18点准时喂食,周末带去宠物医院做SPA,卧室角落的监控24小时记录着猫咪的一举一动。 手机里突然弹出闺蜜的视频通话,糖糖耳朵猛地竖起——视频里婴儿的啼哭让它瞳孔骤缩。 林晓雯没注意到猫咪的异常,直到糖糖突然跳上她肩头,利爪划过脸颊的剧痛让手机摔在地上。 第一滴血珠落在猫粮袋上时,糖糖已经咬住她的耳垂,后爪蹬向脖颈,温热的鲜血顺着锁骨流进衣领。 三分钟的攻击如同一场噩梦。 林晓雯蜷缩在地板上护着头部,糖糖的瞳孔泛着异样的琥珀色,往日撒娇的喵呜变成低沉的嘶吼。 当她瞅准机会抓起沙发靠垫自卫时,前臂已经被划出五道血痕,最深的伤口翻着皮肉,露出苍白的筋膜。 社区诊所的消毒灯在午夜亮起,医生举着镊子的手顿了顿:"颈部伤口离颈动脉只有两厘米。" 病历本上写着"多处撕裂伤,三级暴露",建议连续注射28天狂犬疫苗。 林晓雯盯着诊疗床上的血渍,想起糖糖三个月大时,曾趴在她胸口听心跳入睡的场景,此刻却像被按下了某个神秘的暴力开关。 凌晨两点,林晓雯蹲在阳台给糖糖梳理毛发,指尖避开那些曾抓伤她的利爪。 猫咪温顺地发出呼噜声,仿佛傍晚的攻击只是幻觉。 "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她对着猫脸轻声询问,换来的是熟悉的蹭头动作——这个曾让她心软的举动,此刻却让胃部翻涌。 动物医院的检查报告显示,糖糖身体健康,排除了狂犬病可能。 但林晓雯再也无法直视那双琥珀色瞳孔,当猫咪第三次跳上她膝头时,她猛地推开,伤口牵扯的疼痛让眼泪滚落。 第二天清晨,她将猫包装满零食和玩具,放在二十公里外的滨江路绿地,看着糖糖头也不回地钻进灌木丛,手中的牵引绳在晨风中轻轻摇晃。 两周后的复诊,林晓雯对着镜子涂抹祛疤膏,左脸的三道抓痕像道浅粉色的栅栏。 手机里弹出宠物群的消息,有人转发她的遭遇,评论区分成两派: 养狗的网友说"早就说猫养不熟",养猫的用户则晒出自家宠物的撒娇视频。 她翻出糖糖的疫苗本,最后一次接种记录停留在2023年10月。 或许是换季应激?或是视频里的婴儿啼哭触发了捕猎本能? 这些猜测都随着糖糖的离去成为悬案。 只是,手腕上的纱布还在提醒她,有些亲密关系的裂痕,即使没有明确原因,也再难愈合。 这起宠物袭击主人的事件并非孤例。2023年北京,博美犬因主人孕期情绪变化突然撕咬,导致女主人毁容;2024年成都,饲养七年的布偶猫在thunderstorm中攻击主人,被诊断为严重应激反应。 此外,有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养猫人群已达6000万,其中30%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抓咬,但真正导致严重伤害的不足1%。 据动物行为学研究,宠物攻击事件中,67%与环境变化、健康隐患相关,真正无诱因的"反目"仅占8%。 正如动物保护组织所言:“极端事件不应成为妖魔化某个物种的理由,科学养宠、定期检疫、尊重天性,才是避免悲剧的关键。 当我们将动物视为"毛孩子"时,往往忽视了它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应激反应。 正如兽医张医生所言:"每只宠物都是独特的生命,过度拟人化反而可能掩盖真实需求。" 林晓雯删除手机里的猫咪相册时,意外发现糖糖三个月大时的视频:它正用粉红的舌头舔舐她指尖的伤口。 这个画面让她突然泪目——原来信任的崩塌与重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我们可以给予爱,但不应苛求回报;可以享受陪伴,但需尊重天性。 糖糖的利爪划出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口,更是对"宠物绝对安全"的盲目信任的刺破。 正如那些在评论区争吵的网友终将明白:无论是猫的独立,还是狗的忠诚,本质上都是生命的多样性体现。 而作为饲养者,最该学会的是——在付出爱时保持敬畏,在享受陪伴时守住边界。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0 阅读:106
子焓

子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