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韩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砸下30亿美元,建起一座规模庞大的稀土加工厂。然而,这座工厂如今却面临着一个棘手问题——电费太贵。 这不是意外,是必然,从技术到电力,从运输到市场,韩国在每一个节点都踩了坑。 表面看是抢资源,实际上是被全球稀土产业链,狠狠教育了一遍。 工厂一开机,电表像开了挂,美国设备高功率运转,每吨稀土要耗电3800度。 中国同行靠余热回收技术,把能耗压到620度。 一笔账摊开,韩国工厂光电费,就高达3万元人民币一吨,加工一吨稀土,电费顶得上,中国六吨的全部成本,韩国工程师看到电费单子,差点当场原地投降。 更离谱的来了,设备一开机,苏联遗留下来的老电网撑不住了,主电缆一天烧断三次,厂区每天跳闸,像在过年放炮。 哈萨克斯坦官方电价写着0.05美元/度,听着美丽,实际到手加上维护、附加费,蹦到0.15美元/度。 电价贵,电网烂,冷气开不起,空调电费单月几百万美元起步,韩国人算着算着,心脏病犯了。 技术短板更是摆在明面上,工厂17道稀土提纯工序,样样效率低下。 关键设备买不到,全靠进口,连矿石样本分析都得送去中国。 矿从地里挖出来,送回韩国,还得等中国实验室出报告才能动手,像是自己家盖房子,砖头得问邻居行不行。 政策布局也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哈萨克斯坦本来搞了差异化电价,低税区电便宜,韩国偏偏选在高税老区建厂。 中国人在哈萨克斯坦投建的硫酸镍厂,早早搞了微电网,24小时稳定供电,韩国厂区还在为空调跳闸发愁,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运输线更是大笑话,矿砂挖出来,从哈萨克斯坦运回韩国,一吨运费3000元,稀土市价才4000元一吨。 等矿砂运到韩国,利润被刮得干干净净。 加工完还得想办法走中欧班列,路线、人脉、仓储,全在中国手里。 韩国工厂成了替中国运输链贡献GDP的高级打工仔,自己出钱,别人收网。 韩国想靠着哈萨克斯坦,这点矿石绕开中国?现实一巴掌打过来。 全球95%的稀土产能锁在中国手里,从采矿到冶炼,从分离到加工,每一步中国都有完整链条,成本压到极致,工艺卡得死死的。 韩国孤零零拿到点原矿,既没技术,也没链条,结果连矿砂都搬不动。 稀土战争,看着是矿石,打得是体系。 中国几十年铺下的局面,不是挖个矿就能抄近路的。 湿法、火法冶炼结合着搞,余热回收省电到变态,自备电厂、核电、风电微网跟着上,全链条补贴拉满,环保标准自家定,谁敢跟? 韩国厂子,电费压不下去,工艺追不上来,物流掐脖子,政策踩空档,活生生把30亿美元投成了个碎钞机。 有人建议韩国赶紧换上中国的节能设备,自建微电网,重谈税收政策。 听着是条路,但前提得先低头,从中国引技术、引人,抱上完整产业链这条腿。 否则,韩国在稀土领域折的钱,只会越烧越多。 韩国企业原本以为抓到一块大肥肉,结果搞出来个电力黑洞、技术沙漠、运输灾难,成了全世界稀土竞争里最刺眼的反面教材。 在体系面前,单打独斗只配输得体无完肤。 全球稀土争夺战,看似是抢矿,真正比拼的是谁能握住技术、能控住链条、能压下成本。 韩国工厂烧掉的,不止是美元,还有对产业规律的天真幻想。 矿在手里,链在别人家,最后连矿也是别人的。 参考资料 韩联社报道《韩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30亿美元建设稀土工厂陷困境》2024年4月
去年,韩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砸下30亿美元,建起一座规模庞大的稀土加工厂。然而,这
笑对的风雨
2025-04-27 12:10: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