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人在堆积的尸体上浇了煤油后点火,突然一具“尸体”开始扭动着火,身受重伤的人忍着剧痛告诉自己不能死,一定要活下去。 1937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阶段。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队迅速进攻华北,而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和重要军事重镇,成为了日本侵略军的重点目标。 12月,日本军队攻破南京城防,随之展开了持续数周的血腥屠杀——历史上称之为“南京大屠杀”或“南京大虐杀”。 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无数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战俘惨遭杀害。伍长德,作为一位普通的中国市民,恰巧卷入了这场浩劫。 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出生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艰苦但乐观。战争爆发后,伍长德随家人逃难,最终陷入了被日军围困的南京城内。 伍长德并不是军人,但战争的残酷让他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市民变成了苦难的见证者和幸存者。他的故事,是无数南京居民遭遇的一个缩影。 随着日军攻入南京,街头巷尾逐渐充满了惊恐、哭喊和绝望的气息。伍长德与其他居民一道,试图寻找一线生机以求自保。 不同于战场上的冲锋陷阵,南京的惨剧是对人类良知的赤裸裸践踏。日军无情地屠杀平民,无辜的妇女和老人惨遭奸辱、杀害,街道很快被鲜血和尸体染红。 伍长德被押送到汉中门外,当时这里已成为一片尸山血海。日军组织了残忍的屠杀行动,许多被捕的中国人被集中起来准备处决。伍长德看到的情景令人发指,满地都是倒下的尸体,血水已经开始凝结成死寂的颜色。 在被推进杀戮现场的瞬间,他的心中满是恐惧和无助。生命的脆弱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 为了避开日本士兵的刺刀,他做出了一个本能反应——跳进已经堆成山的尸体堆中,假装自己也已经死去。那一堆尸体中,有的已经僵硬,有的还在呻吟,伍长德像是一片浮萍,沉浸在混乱和死亡的漩涡里。 刚开始,他以为这一切只是残酷的噩梦。但事实比梦魇更加狰狞。日军士兵开始用刺刀在尸堆中寻觅活人,一刀刀刺向那些尚有气息的“尸体”。 伍长德感受到一阵剧痛,背部传来刺刀贯穿的灼痛。生命的光芒在他眼中逐渐暗淡,痛苦和恐惧几乎淹没了他的意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残酷至极。日本士兵将堆积的尸体周围洒满煤油,准备焚烧这些无辜的生命。火光在夜空中熊熊燃烧,映红了满城的废墟和无助的眼神。伍长德的衣服与身体开始被火焰舔舐,剧痛如潮水般席卷全身。 在那生死攸关的瞬间,他告诉自己:“我不能死,我要活下去。”那是一种凭着坚强意志支撑的生命力,是对黑暗绝望的反抗。 忍受着皮肉的燃烧和伤口的撕裂,伍长德不断在火堆中挣扎,他凭借着极限的意志力艰难爬出火海。这一刻,不仅是他的身体,更是一颗不肯屈服的中国心在燃烧。 伍长德在逃出生天后,伤痕累累,精神极度崩溃。他的每一个夜晚都被梦魇缠绕,痛苦和恐惧像影子一样紧随不舍。尽管身体上的伤口逐渐愈合,但那段经历所带来的心灵创伤,永远深藏在他心里。 战争结束后,伍长德并没有选择沉默或逃避。他深知,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自己有义务让世界看到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真相。命运最终将他推向历史的前台——1946年,他登上了国际法庭的证人席,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目光。 面对严肃的国际审判,伍长德没有一丝畏惧。尽管回忆起那可怕的夜晚,他仍然坚定不移地讲述他所亲眼目睹的罪行。 他详细叙述了无辜市民被屠杀的经过,如何在刺刀下苟延残喘,如何在火海中拼命挣扎。没有任何掩饰,没有添加夸张,唯有赤裸裸的真相。 他的勇气和诚实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伍长德不仅代表了自己,更是为那些无法诉说的人们发声。他用鲜活的记忆构筑出一道抵御遗忘的防线,提醒世界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伍长德的证词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和认识战争带来的惨痛教训贡献了力量。他的经历告诉世人,和平的珍贵和历史的沉重。 岁月流转,伍长德的身体逐渐恢复,但那场大屠杀的阴影始终印刻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一生致力于传递和平理念和反对战争的声音,告诉后代:铭记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重演,让和平的阳光照亮未来。 伍长德的故事,是无数无名英雄的缩影。他们经历了黑暗,却选择了光明;他们忍受了痛苦,却没有丢失人性的尊严。那一声“我不能死,我要活下去”,不仅是生存的呐喊,更是对自由与和平的坚定呼唤。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