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新信号4月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较以往时间提前,这一安排表明局势变化大,政策部署的节奏亟需加紧步伐。此次会议释放出几个重大信号,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一、在关税战背景下,高层明确提出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与国际经贸斗争,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会议指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显示出高层对国际环境恶化程度已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在对国际局势的表述中,首次使用“斗争”一词,并重申“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不愿打,也不怕打”的立场。
近期,美方相关人士频繁声称双方已开始筹备谈判,而中方多次辟谣,这一系列回应进一步降低了特朗普言论的可信度,不实言论对国际投资贸易都是极大的伤害。
在此情况下,我国唯有扎实做好自身工作。
二、本次会议未公布增量宏观政策,也未出台外界期待的加大财政预算。
这一结果符合预期,根据3月初《求是》刊发的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发言内容分析,短期内宏观政策大概率不会因关税因素而快速大幅调整或加码,仍将以用好存量政策、注重定向结构平衡为主。
此次会议传递出的政策思路是,用好用足现有宏观政策,表明前期支持政策都还没有用完,新政策处于储备状态,将根据形势变化适时推出,并不急于当下,当下仍然需要谨慎观察。
不过,在政策安排上用了一个“加紧实施”,节奏上依然会有所加快,比如会议强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的发行使用”,下一步需重点关注政策定向支持的具体领域。
三、政策布局重点围绕外贸进出口。
在外部层面,提出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强化企业“走出去”服务,积极维护多边主义。
近期,随着高层互访,中欧关系显著升温。欧洲正考虑以最低价格配额取代去年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45.3%高关税。原本拜登时期美国成功拉拢欧洲形成统一阵线,但目前欧洲计划于7月访华。
中国此前提出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达成协议,该立场也促使越南表态,强调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不应损害其他市场利益,这表明警告还是见效的。
面对碎片化、集团化的国际局势,中国唯有主动出击,加紧布局,做好多边贸易与开放。
四、此外针对内部就业和困难群众,保民生、稳就业。
比如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的提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稳住粮食这些基本物价。
在内部层面,一方面着力帮扶受关税冲击较大的企业,稳住经济基本盘。
会议还首次提出了“稳企业”,要求加强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提高受关税影响较大企业的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另一方面,也推动企业向高质量、高标准、高科技方向发展,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通过产业升级和规范竞争抵御风险波动。
五、靠内需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应该会稳住了。
提出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比如车牌摇号、被限高的人群有不少是有钱人或创业群体,都值得因地制宜研究出一些新政策。
会议还提出要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银发族依旧是中流砥柱,形势比人强,焦虑、抱怨都改变不了任何现状,唯有做好自己的事。会议最后鼓励干部要迎难而上。
尽管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但这些政策部署彰显出中国应对挑战的坚定决心与强大智慧。越是风高浪急,越能激发中国人民的奋斗豪情,越能锤炼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将各项政策落实,必将披荆斩棘,实现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向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